赤坎金沙湾美景。记者 郎树臣 摄
美好蓝图,在砥砺前行中绘就。1月18日,中共赤坎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盘点总结2022年工作,擘画赤坎2023年发展蓝图。
区委书记张向阳代表区委所作的报告,立足实际,谋划长远,既有过去一年工作亮点的盘点,更有对新一年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赤坎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加快打造‘五新赤坎’,全力建设新时代湛江首善之区,奋力谱写赤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春潮,高扬起现代化建设的浩浩风帆。”
“必须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必须坚持首善标准,展现首善担当,以赤坎经济之‘进’,更好支撑全市经济之‘稳’。”
“建设首善之区,就要拿出时时事事处处争第一的拼劲,争当发展的‘排头兵’。”
“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改进工作,让中国式现代化在赤坎大地上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巩固提升全市现代商贸业龙头地位,全力打造北部湾消费之都。”
“把握湛江打造世界级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一机遇,整合利用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文旅融合赤坎样板。”
“我们要加快科创载体规划布局和建设步伐,培育壮大科创产业,努力把赤坎打造成为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能力突出、创新产业集聚的创新策源地。”
亮眼2022:
担当有为答卷圆满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赤坎区保持定力,积极应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状态、只争朝夕的干劲,顶住了超出预期的压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交出了来之不易的答卷,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3.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5.27亿元,均保持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01亿元,实现全市“四连冠”;全年完成招商项目签约额55.64亿元,持续推进54个重点项目集中攻坚;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新登记市场主体超6千家。
中央商务区保持繁荣发展,新泉金融广场1号楼顺利封顶,金沙湾商圈获评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商贸优势持续凸显。都市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七通一平”提前半年动工建设,省级产业园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平台持续夯实。创新策源地开始迸发活力,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2家,海田创意广场建设扎实推进,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城市更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3万户居民,3个改造项目获评住建部优秀案例;乡村振兴加快,完成农村道路新改建10.3公里;文旅融合发展,金沙湾入选全省“十四五”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名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进一步提升。
赤坎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完成建设,成功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和全市首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滨湖公园碧道入选广东省“最生态”碧道。
全力擦亮“学在赤坎”品牌,抓好学位建设项目,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890个;新建1287套安全防护智能充电桩;在粤西地区率先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党员干部队伍更加担当有为。
成功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聚焦城市发展需要和青年“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发力,抓细抓实“五青行动”,试点工作高位开局、有序推进,初步形成具有城区特色的青年发展体系。
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春风利剑”专项行动成效位居全市榜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和命案积案攻坚成效全市第一,司法质效、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测评4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平安赤坎法治赤坎建设成效显著。
奋进2023:
把定方向奋勇争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赤坎区加快打造“五新赤坎”的关键一年。
主要目标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写好“三篇文章”,建设高水平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贯彻“三化”“三大”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坚持扬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总部经济为主导,强化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业“两大支撑”,壮大科创产业、文旅产业、健康产业、金融产业“四大引擎”,加快构建“1+2+4”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一流的中央商务区。推进华润万象城、新泉金融广场等重大项目建成,打造北部湾总部经济聚集区。推动金沙湾商圈加快创建国家级示范特色商圈,激活古商埠商圈,规划建设调顺岛商圈,打造北部湾消费之都。提升金融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基金信贷、保险理财、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金融业态高质量发展,打造北部湾金融服务先行区。
建设一流的都市产业园。推动年内成功申报省级产业园打造粤西承接都市型产业转移主平台;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进海田物流产业园转型发展大数据园区,提升园区投入产出比。
建设一流的创新策源地。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推动高端印刷、烟草加工、家电产业、水海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加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发展,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制药、现代中医等重点领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抓好“三大行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牢牢把握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机遇,抓紧落实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沟通衔接工作,切实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加快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生机和活力,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旧大天然片区更新改造、华侨城欢乐海湾等地标项目建设,带动“旧大天然-金沙湾-调顺岛”片区高质量连片开发。推进文保村“三旧”改造项目,实施好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有关项目,打造一批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精品工程。持续完善城乡道路网络建设。
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五个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五个振兴”。高标准打造北桥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支持南桥街道探索推行产城融合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实施村庄旧改提升工程,引导调顺街道立足资源禀赋,深化文旅融合,推动调顺村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示范点。
高品质推进全域旅游提升行动。锚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深化“滨海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美丽乡村片区”文旅立体开发。提升“金沙湾-滨湖-调顺岛”沿线景观品质,加快推进调顺美食街升级改造,积极推动调顺民俗园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全力把调顺岛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美食岛”。推进“一群历史建筑、两个码头、一串古井、一系列展馆”保育活化,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文旅精品项目,全力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深化改革开放,发挥新动能新优势——
必须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着力增创人才发展优势,推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挺进、更广领域迈进,为现代化建设释放充沛活力、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健全“不见面审批”、企业信用“红黑榜”制度,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实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主动对接“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融入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推进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支持区内电商搭建对外贸易发展平台,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加快出台人才强区建设若干措施,拿出更多真金白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实施海洋产业人才振兴计划等扶持项目,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让各类人才在赤坎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建设绿美赤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实行智慧环卫,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落实“水十条”实施方案,巩固提升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高质量建设一批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协同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助力湛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红树林之城”。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区——
全力抓好文化强区建设,加快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抓好“区-街道-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5万人以上。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提升计划,擦亮赤坎文化IP,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量质齐升。深入挖掘古商埠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加强古建筑、古村落、古树名木保护,扎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增一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落实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利用动漫、网络游戏等载体,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让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
打造“三大品牌”,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深入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提升“学在赤坎”品牌,谋划实施华侨城配建学校等项目,抓好优质学位供给行动,确保年度新增学位2000个以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展健康赤坎行动,完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实施“五青行动”,提升创业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举措,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打造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纵深推进城区智慧治理,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赤坎,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效。
开局决定全局,起势影响走势。2023年的号角已经吹响,赤坎区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锚定新的目标任务,图更强、争一流,在新的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奋力书写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上赤坎质量发展之路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