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湛江日报社《两会会客厅》邀请市政协委员、湛江机电学校党委书记王安贤做客访谈,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作为从农民家庭里走出来的职业教育人员,王安贤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市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结合多年教育实际,他提出四条对策: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特色办学模式实现产业富农,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专业设置上,开设符合乡村产业实际的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培养方式上,通过“学校+企业+乡村”合作育人模式、“项目+创新+创业”行动育人载体、“校园+产区+田园”联动育人课堂,培养有知识、善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评价体系上,通过丰富评价模式、手段、指标等方式,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为乡村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助农。一是智力帮扶,让更多农村学生入读职业院校,学好一门技术。二是打通升学渠道,学生既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三是就业扶持,对农村无业、失业人员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后,再安排上岗就业。四是定期送技下乡开展农技培训。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实现科创兴农。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形成全产业链的信息化,融入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为推广与销售乡村产品打通产品销售渠道,使乡村产业能够走得更远,让老百姓不再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
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育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新型农村、现代文化观念的新型农民,实现文化强农。职业教育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教育等,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