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骑鱼而去》的哲学况味

2023-02-28 12:2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洪艳

傅菲新近作品《骑鱼而去》令我关注。

《骑鱼而去》以复调的方式,写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了生活,超越了生活与人的原态;写命运,突破了命运跌宕的边界。傅菲在诠释人生的同时,将人“放逐”于自然中,在诗意氛围、魔幻现实中潜藏了他对自然、对生命的静观、敬畏和深沉的爱,以及对生活的妥协。傅菲的文字是流动的,如时间的河流,轻盈又沉重,平和又激荡。他以行走自然、静听自然声响的姿态,以丰富的创作实践将散文文体的包容性做了最妥帖的诠释。他蕴藉着诗之风骨、小说之义理的《骑鱼而去》,以丰厚的哲学况味显出了写作的深度。

生态美学的诗意性

傅菲的散文展现出的独特美学品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将沉潜在血脉中的自然心性与宽阔的乡野自然、浑厚的人文情怀融合一体,呈现丰富的生态美学意蕴。“栎树林里光线幽深弯曲,正开着藿香蓟、冬菊、紫菀、千里光。乌鹊绕树纷飞。细细密密、慢如远去脚步的水珠滑落之声在空屋子回荡,像告别的人回头望我,流年翻转。”傅菲用这样的笔调以自然光线的舒缓流动、水珠滑落的声音,沁入“我”的感知中。《骑鱼而去》中此类无斧凿之痕的自然书写比比皆是,这实则是傅菲对“万物皆著我之色”的熟稔,是他时时将灵魂裸呈于自然的坦荡。

傅菲文字的可称道处诸多,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他以语言表现力的特异性,落足于当代散文,他以文字流动着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无穷进行有机凝合对应,并以此汇合读者目之所及、思之所想而产生的情感共振性。他的文字体现了属于自然的唯美与浪漫、残酷与真实,更有生态美学体系中关于物种审美生态的调节。这种调节容纳了生态依生、竞生、共生、整生等序列化的审美关系,从而体现出了生态美学中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大美、大善、大真。而傅菲使得这些美善真回归到自然中去呼应出人的形成与人性的彰显;他还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被淘汰者也能显出生存困境中摸索爬行向前的崇高感。

灵动意象的隐喻性

傅菲常有将惯常事物“点石成金”的笔力。他行走、他静观、他沉思,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受皆可成为他笔下具有灵动特质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常被他点化为隐喻性极强的哲学符号。《骑鱼而去》中,傅菲捕捉到了“风”,他说“风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我的每一个毛孔,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我想了很多年,才想明白,那是一种不着边际的流动。它从来的地方来,往去的地方去,它经过的地方被称作人世间。它有时柔软,有时凛冽;它会蚀骨,也会销魂。”他说风令他入迷,那声音像“镰刀割草一样的声音”;说风像“疲惫的信使”;像“水蛇”游过湖面,嘶嘶作响;风摩擦灰尘的声音,摩擦墙壁的声音。傅菲的“风”还似一股无名的力轻柔又坚定地吹开了我们的心房,听“我”说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是的,这便是“风”作为意象所附带的“无往不至”的思想边界,从自然、到生灵、再到人。

另一个尤为可道的意象,便是“鱼”。这“鱼”也从现实的湖中跃出纸上,傅菲说“这是一个空荡荡的湖,除了鱼。”这“鱼”像极了生活的无奈之处,“鱼”一旦出水便只能任人宰割。“我”为了生活在餐馆里学厨,掌握了杀鱼的方法,可是“我满手鲜血”,身上有洗不掉的“臭鱼味”。我在碧雪湖里捕鱼,改良了弓专用来射鱼。傅菲似乎是在写“我”与“鱼”又似乎是借“鱼”将人一生的混沌、懵懂、探寻、恣意又虚无团揉,若即若离地说着“我”的事,说着人间的事。无论天地如何广阔,生活如何变化莫测,纹丝不动的“湖水”里“大鱼在潜游。”“我”收了弓改成了琴,成为一个“骑鱼而去的人,努力地渡自己的世”。“鱼”是生命的大自在。

生命哲学的内蕴性

《骑鱼而去》虽是一篇叙述当下乡村生活的散文作品,写了一群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但仍然隐藏着自然文学的书写笔法,存在着一种“前行”与“回归”的悖论,似于对“生活在别处”的补注。“我”为存在本身的虚无、荒谬、悖论、怯弱和光怪陆离的所有而沉思,这是一位生命觉醒者对生命情态认知的娓娓道来。傅菲曾经说过:“我对写作有一种精神依赖,写作的功能对我来说类似于一种排毒的功效,是我的信仰。”从傅菲的诸多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用写作寻找自我的皈依,把自然华美地嵌入生活,成为了点亮生命精神的光。

傅菲的文字自有他的哲学内蕴,这种哲学并非诉诸于思想体系的构建,而恰恰以文学性的方式,以对自然的诗性态度传达与具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骑鱼而去》中傅菲关于“影子”与“烛火”,“湖”与“鱼”,“青瓦”上字的有无,“我”和一众外出务工的“老乡”的出走与回归,住在山庙里的那对洁净老人的先后过世……我们对这些细节进行品读时,会感受到生命的虚空与荒诞。它们既是傅菲的诗性修辞,也是傅菲思考生命意义的哲性空间。

《骑鱼而去》所舒展的生命哲学的深度和思考方式都是独异的。虽然傅菲的文字以轻柔平和的方式推演,但其内在的思想所要表达的,却是糅合了古今、中西关于生命哲学的探问与追寻,更有一份温暖留存于心,并流淌温润至我们的心底。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