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们来关注一个水果的销售奇迹。短短五年时间,每公斤从最低不到0.3元的收购价,到最高超过3元;从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到远销海外,这个创造销售奇迹的水果,就是产自广东湛江的徐闻菠萝。眼下,徐闻菠萝即将大规模上市。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如何备战?今年又有哪些促销的新花样?”2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金牌栏目“经济半小时”播出的专题《菠萝“备战”丰收季》,引起观众和网友们广泛关注。
推出鲜切果 菠萝小果也“甜蜜”
《菠萝“备战”丰收季》专题片中,伴随着雷州半岛的风土人情镜头,央视主播娓娓道来:受气候、光照、土地肥力、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菠萝只能长成4两至9两的小果,虽然在口感上和常规菠萝并无差异,但在过去并不受采购商青睐。
改变这一现象的,是近几年在徐闻陆续出现的一批菠萝鲜切加工企业,他们专门收购菠萝小果。小菠萝进厂后,成为冷藏保存的鲜切果。
一家生鲜连锁品牌供应链总经理薛俊男说:“鲜切果是一个新兴的消费产业,仅仅在我们平台,去年单单一款鲜果菠萝的销售额就在130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也是希望多端发力,带来20%到30%的增长。”
探索“12221”市场体系2.0升级版
徐闻菠萝是每年岭南佳果上市的“排头兵”。虽然3—5月才是徐闻菠萝上市高峰,但二月下旬曲界镇种植大户罗飞已经把几万斤早熟果送到了菠萝交易中心。罗飞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徐闻菠萝丰收,但最低收购价跌至每公斤0.3元,远低于成本价,果农损失惨重。在曲界,果农们卖果之后的余钱都习惯存进镇上的邮政储蓄银行,就在丰产的2018年,这里的全年存款比上一年减少了12.3%。
为了摆脱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魔咒,2019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菠萝上市前就派出工作组入驻徐闻,由此打开了广东省建设“12221”市场体系的帷幕。一系列的营销举措,让徐闻菠萝从2019年开始触底反弹。这一年,曲界镇里一度冷清的邮政储蓄银行,生意又红火起来,全年存款增幅超过20%。
如今,“12221”市场体系早已成为广东乡村特色产业的增收密码,而徐闻也在持续探索2.0升级版,当地邀请了上百名主播到田间地头,指导果农直播带货。让曾经滞销的菠萝逐渐走出困境。徐闻菠萝的年产值从2018年的9.8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25亿元。
2022年,运营中心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菠萝国际交易中心同时挂牌,借助电商平台,打造首个全国菠萝标准中心、价格中心、商家信息汇集中心和菠萝大数据中心。2022年,徐闻菠萝对接RCEP出口新加坡,标志着徐闻菠萝以“中国菠萝”的身份,正式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菠萝预制菜订单已排到6个月后
便捷的销售渠道和不断扩大的加工能力,让农户们再也不用为销路而发愁。而要让菠萝真正成为高价值的致富果,还需要苦练内功,提升品质。
“要引进一些优良的品种,从根源上来改变我们这个菠萝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2017年,徐闻县菠萝种植户陈如约开始引进种植的“金钻”菠萝,也是眼下卖得最火的品种。
为了更好地开发菠萝市场,发掘新的消费热点,2022年,徐闻还邀请几十位名厨同场竞技,举办了菠萝菜肴烹饪大赛。当菠萝新菜品让本地食客大快朵颐的时候,菠萝预制菜也一路飘香走向外地餐桌。
湛江有着“中国金鲳鱼之都”称号。当地企业将金鲳鱼与菠萝两大“名片”融合,推出“菠萝咕噜金鲳鱼”。其中,湛江市一家水产企业研发中心的陈总监介绍:“去年上市的产品已经发往全中国了,而且去年我们的首柜已经发往RCEP国家,目前是以传统经销渠道和线上新零售平台同步进行。”企业的菠萝预制菜订单已经排到了6个月后,而随着今年徐闻菠萝大规模上市,他们还将在网上推出10款菠萝预制菜品,希望今年能实现年消耗菠萝1000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