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宝钢生产车间 记者李波摄
律回春渐又东风,潮涌浪飞鼓正隆,击楫扬帆为彼岸,湛江入海势如虹。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全省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此时此刻,回望过往,前瞻未来,充满期待。因此,寻找撬动湛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正逢其时。
顺势弄潮,“六力”撬动湛江高质量发展
湛江是大海的故乡,有海一样的情怀,海一样的气派,人们对湛江充满期待。历史上,湛江人也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弄潮扬帆,奋斗追梦。解放后,湛江人以大海的气概改天换地,有过建造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大港口等壮举,在发挥农业大市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打造现代港城,获享“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之誉。改革开放又让湛江迎来新机遇,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发展更上一层楼。但也有过偏差,如工业化市场化滞后。近年来,东海岛的开发,带动临港产业发展,大型钢铁、炼油、精细化工项目横空出世。湛江逐步形成北部湾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可见,这片红土地蓝海湾总有大海气势和活力,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产业结构还处于低级化水平,GDP还没达到全省平均线。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跟上发展大潮,如市场化大潮。我曾发表《广东经济发展领先密码是市场化》对此进行分析。珠三角发展领先的原因在于率先弄潮,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之潮,现在又带头追赶数字化、智能化之潮。湛江过去发展滞后原因在于没及时赶上潮流,现在发力“三大三化”,开始赶潮了。
那么,今后湛江将如何赶潮流再出发?首先要分析未来发展。天下大势,波谲云诡,有何特征?可概括为“三新变局”和“六大趋势”。“三新变局”是:第一,世界新变局,市场化全球化不可逆转;第二,科技新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来势迅猛;第三,中国新格局,双循环,高质量,向第二个百年之宏大目标迈进,现代化势不可挡。六大趋势是:市场化、智能化、生态化、人本化、共享化、国际化。
趋势就是目标,当如何行动?应随潮流而舞,跟上时代节拍,找到撬动湛江崛起的着力点。广东已奏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湛江冲刺的着力点在哪?一个地方崛起,不靠GDP,而靠竞争力,体现在“六力”。
1、市场力。激活市场,财富就泉水般迸发涌流,改变湛江落后面貌,跟上发达地区水平。我在《市场化大趋势》一书中,对市场力作了分析,它包括8个维度:市场基础、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调控、市场中介、市场分配、市场保障。关键是培育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湛江应着力在此重点突破。
2、创新力。创新是不竭的动力,演进永无止境。我们已经历四次科技革命:机械化→电器化→信息化→智能化。当前要重点在人工智能、数字化上发力。一方面要发挥企业在市场创新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高校原始创新的作用,培育原创动力源。同时,要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培育区域风投中心。加快形成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3、环境力。环境的内容很广,包括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体制环境等,当前要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加快构建产业绿色发展机制,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垂直绿化、低碳驿站、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
4、人才力。竞争的真谛是人的竞争。要构建人才发现、引进、激励、评价和成长机制,汇天下之才为我所用。一个地区要发展,必然人才流入,人口也流入。因此在发挥人才作用的同时,也要增加人口。湛江人口虽然不少,但市区人口少,造成城市能级就小,经济带动力也小。湛江要加快发展,首先要增加市区人口,这是规律。
5、文化力。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文化是无形的最持久的力量。湛江主要有三种语言、是三种文化混合,更有张力活力,充满海洋文化弄潮儿的特质,但也有短板,一是比较粗犷。湛江美食也体现这种特点,如白斩鸡、白斩狗、清水鱼等,湛江文化要向精细化提升;二是团队精神不足。马云主张文化要“团队+能力”,员工要成为猎狗,而不是野狗。猎狗有能力也有团队精神,野狗有能力没团队精神。
6、辐射力。主要体现在辐射带动力、知名度、美誉度等。湛江要提高辐射力,成为重要发展极,必须重点培育“三大中心”和“三大产业集群”。三大中心:产业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省里要求湛江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三大产业集群:以巴斯夫、廉江核电、宝钢湛江、中科炼化等为龙头,打造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创新思维,“六策”谋划湛江大文旅新文旅
湛江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山呼海应的湾区美境,平地丘陵,东西海岸,兼有海岛与大陆风光,还有吸引世人的绝佳海鲜美食,足以打造成闻名中外的旅游圣地。条件那么好,文旅却不旺,有负大海。时不我待,发展大文旅新文旅是大势所趋。
1、是提高美誉度影响力的需要。湛江知名度还很低。这么好的大海条件,旅游不旺,说不过去。湛江知名度低,许多人知北海不知湛江,原因何在,原因之一是文旅差。文旅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名片,是一个地方的影响力的体现。
2、是加快发展的需要。大文旅新文旅适应性广,对发展有叠加效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彰显旅游业的作用和地位。世界上不少发达的、不发达的国家都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旅游业具有叠加效益,本身的效益在GDP的统计上仅通过基本旅游收入反映出来,可能数字不一定很大,但实际上“一业带百业”,由旅游业带动的非基本收入(包括餐饮旅业等)以及旅游项目建设带动的基本建设大大超越旅游业本身的产值。
3、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现在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本,高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文旅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4、是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末来城市将体现三性,就是人本性、生态性、智能性,大文旅新文旅是其中之义。
我们曾到陕西福建等地调研大文旅,他们有的做法可以复制。我也建议广州打造一个30多公里的大型文旅项目——“环中轴线观光漫道”,正在推进,以后将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借鉴他们的经验,创新思维,湛江大文旅新文旅大有可为,可从“目标、路径、载体、步骤、创新、品牌”六个对策谋划:
1、目标科学。实现“五位一体”(产城人文旅)+“三化”(人本、智慧、生态)打造有高辩识度和高美誉度的滨海旅游都市圈和产业带,成为有世界美誉度的海湾风情旅游目的地、滨海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2、路径清晰。不能孤立发展文旅,要把文旅贯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要把传统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让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3、载体多元。实施“旅游+”(物理反应)与“旅游x”(化学反应)。通过旅游+x文化、历史、科技、经济、宗教、产业、生态、学研、传统、美食、康养、探秘、品牌等等。
4、步骤务实。借鉴陕西(五步曲):一是挖掘。要有考证,有成果。二是提升。要重新认识历史文化,提升其价值。三是传播。形成故事、诗歌、散文、剧本,尤其是大型舞台艺术。四是实景。把历史还原成景点。如西安曲江,以“唐风唐韵唐文化”为主题,处处是大唐建筑,大唐美食,大唐风情。五是文创。着力文化创意,尤其是数字文创。
5、创新领先。不断创新业态,如新文创、新文旅。传统岭南文化影响力较弱,但新岭南文化包括新文旅如动漫游戏云旅游等广东领先全国。因此湛江也要着力培育新文旅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要利用数字技术,形成云旅游、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游乐、沉浸式文博、AR/VR主题乐园等。
6、品牌独特。营造大海故乡独特文旅品牌。比如,借鉴“广州环中轴线观光漫道”,建造“湛江环大海观光漫道”,形成有浓郁海洋文化和滨海风情、有高辩识度和美誉度的湛江名片。建造“湛江海鲜美食城”,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品牌。
不负大海,“六力”出彩,湛江腾飞充满期待。
(本文作者系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