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赤坎老街,主角当属见证老街历史的一棵棵大叶榄仁。这种树在广州湾时期被法国人从越南引种至此,因为叶子与本地枇杷相似,被当地人称为“法国枇杷”。四季轮转,它们落叶又出新芽、周而复始,从“满街红叶似彩霞”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为人气日盛的老街春天增色不少。
法国枇杷为老街添诗意。 记者 刘金凤 摄
春风吹拂,赤坎老街上的法国枇杷换上绿装。李静 摄
街景:老树春来红叶飞
日前,湛江摄影师李静走进赤坎老街拍下一组“湛江红叶”照片,火出朋友圈。画面中,一片片巴掌大的叶片或酡红若醉、或红黄夹杂、或灿若明霞,掩映着斑驳的山墙、骑楼、古码头、古井、青石板,浅唱低吟着别样的春天。老街红叶一时圈粉无数。群友们纷纷转发,并点赞道:“照片居然拍出了吴冠中画作的感觉!”“原创冰箱贴又有老街素材了,真好!”“照着图片来画画就可以当纪念品卖了。”
经过摄影师镜头的过滤,老街的春天处处皆景,随手一拍就是一幅风光小品。许多市民“按图索骥”,纷纷走进老街打卡,他们或漫步街头拍照,或坐在街边喝咖啡,欣赏“湛江春来红叶飞”的美景,由衷表达心中的赞叹——“春天居然能看到‘红叶倾城’,真神奇!”“想不到树叶在春天会如此斑斓美丽。”“想在春天感受秋的诗意么,来赤坎老街吧。”
这组照片还在一些赤坎老街坊中引发共鸣,他们纷纷回忆起自己爬树摘果子捡树叶的童年时光。在赤坎老街度过少年时光的鲁吾告诉记者,有一年法国枇杷果子成熟了,他和小伙伴爬树摘果,不小心摸到了沾有毛毛虫的树叶,吓得差点从树上摔下来。家住赤坎和平路的老高说,法国枇杷叶子大,能遮阳挡雨,落叶还能当柴火。他的祖屋前就有一棵法国枇杷,树茎粗大,据父辈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栽下的,到了落叶季,他就用铁枝把叶子穿起来带回家烧火煮饭。
据了解,广州湾时期,法国人从越南将大叶榄仁引种过来,这些美丽浪漫的树种开始扎根红土。湛江市古树名木调研组成员李土寿告诉记者,法国枇杷特别适应湛江高温湿热的气候和环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路树品种。它的枝叶呈水平状轮生,一层又一层,树木因此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它的叶子宽大,晴天能遮阴、雨天能挡雨。早期种下的那批树因为虫害、道路改建等原因或被砍伐、或被移走,所剩不多,保存最好的一批法国枇杷树位于霞山逸仙路,逸仙路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枇杷街”,其余的树多是后来陆续补种的。这种树现在在市区分布广泛,比如赤坎的民主路、民族路、民生路、九二一路、光复路、海北路、中山一路,以及霞山的逸仙路、文明路、青岛路、民有路、海滨六路、海滨二路等,以及一些公园绿地。无论是新芽萌发、绿荫如盖,还是落叶缤纷、枝桠遒劲,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美。
黄丹凤水彩画作品《红叶映古建》。
陈杰油画作品《老街红叶》。
创作:为老街春天吟诵
湛江地处热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法国枇杷在冬天开始变红,色彩斑斓;到了春天,满街红叶似彩霞,它们随风飞舞、惊艳全城。法国枇杷的美,浪漫又特立独行。它美艳无比,新叶催陈叶,没有丝毫暮气,哪怕掉光了叶子,也别具风骨。只需一场春雨,几阵暖风,树上就长出了嫩绿的树芽,又有一种充满希望和昂扬向上的美。
李土寿曾写过一本书《湛江古树,听它讲那过去的事情》,里面就详细介绍了法国枇杷。他还写了一篇《枇杷赋》,当中写道:“夏天到来,街道两边的法国枇杷树长得最茂盛,遮挡炎炎烈日,街道变成一条绿径……到了冬天,那些树叶就由黄变红,纷纷掉到地上。这时候,在树下行走的人们,就可以享受到更多冬日阳光的照射,多了几分的温暖。你看,这就是法国枇杷树,很懂得给湛江四季带来色彩,告诉湛江人四季的变化........”
法国枇杷让人在春天蓬勃的气息中沉醉于秋天的诗意,也给人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你看,画家来了,定格了最美的风景;诗人来了,为它吟诗赋词;音乐人来了,谱出了动人的乐章……他们以法国枇杷为元素进行创作,为老街赋予了新内涵。你看,画家陈杰画作中的那棵法国枇杷树在阳光下如光彩夺目的新娘,这幅画和他创作的“猫窗”墙绘,成为老街的网红打卡点。东华楼楼主黄丹凤热爱文创,她把红叶掩映下的老建筑画成画、制成原创冰箱贴,吸引了不少回头客。音乐人李建艺在老街徜徉,创作了歌曲《时光集物》,歌中唱道:
我把阳光拢了拢
变成了满地的梦
斑驳的树影 还未煮沸的茶
老街的故事飘在风中
你说美人易迟暮
其实时光会集物
巷口的吉它 打着呼噜的猫
熟悉的旋律慢慢倾诉
在湛江,还有许许多多人像他们一样,热爱赤坎老街,在他们心目中,老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风景、都有故事、都是岁月积淀留下的“礼物”,值得用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