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蓝环章鱼屡见于网络短视频及新闻报道中。该章鱼品种属于剧毒生物之一,分泌的毒液足以在一次啮咬中就夺人性命。
“虽然其毒性很强,但是也不用过度惊慌。”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刘炯医生表示,蓝环章鱼混入餐桌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就算不慎被捕捞,也能根据其特征性蓝圈迅速识别。
刘医生指出,蓝环章鱼通常生活在海边,因为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如果遇到危险,它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蓝环章鱼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有着独一无二的一身蓝色蓝圈,靠这个特征就能把跟无毒的章鱼区分开来。如在海边遇到,避而远之,切勿触碰或者激惹,更不可捕捞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其毒性潜伏期很短,如不慎中毒,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
“一旦不慎被蓝环章鱼咬伤,可能在30分钟内则会出现眼睑下垂、口唇麻木、四肢酸软、无力、无法言语、呼吸无力等症状,需立刻拔打急救电话求救。”刘医生强调,在医生赶到之前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减弱或无自主呼吸的情况,需立即行人工呼吸,否则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据介绍,蓝环章鱼中的大部分毒素在高温下都难以被破坏,即使煮熟,食用后仍可能会导致中毒而危及生命。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临床还并未研发出针对蓝环章鱼毒素的解毒剂,治疗上予呼吸支持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待神经毒素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呼吸抑制解除,可撤掉呼吸机。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