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湛江坚持在抓好流动党员、农村社区党员、老党员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主题教育上下功夫,通过一线课堂、流动课堂、联学课堂“三个课堂”,让党课“活”起来,推动理论学习走新走心、走深走实。
家门口的“一线课堂”
多元深化基层党员教育“走心”
日前,湛江社区大学调顺社区开展专题党课,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把大学办到镇,将课堂搬到村,让大家在家门口也可读大学。”湛江开放大学有关负责人说道。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湛江已完善市、县、镇三级共132个党校及党群服务中心,为基层党组织发放学习材料30多万册。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湛江挖掘运用本土红色资源,注重发挥黄学增烈士故居、鹤地水库教育基地等本土红色资源以及“湛江大讲堂”“方言讲堂”“百姓话亭”“咱村铺仔”等特色载体作用,加强基层党员线下学习。
坡头区围绕理论学习全覆盖目标,搭建家庭课堂、阵地课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实行流动党员动态促学、老党员上门送学、新就业群体党员移动讲学等四种理论学习方式,以“1+4+4”模式推动理论学习既“有形覆盖”又“有效覆盖”。
麻章区在3个镇打造“红树林大讲堂”,将红树林海岸沿线的3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红树林宣教点,以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党群联席会议等为主要方式,向基层党员、群众广泛宣讲红树林科普及保护知识。在该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红树林科普展览馆,打造红树林“十里画廊”、VR沉浸式体验等场景。
廉江市采取“线上充电+线下研学”的形式,丰富理论学习教育载体,确保理论学习教育有特色、见成效。
送教上门的“流动课堂”
让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走深”
针对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去向不定、集中学习难等问题,湛江打造多元“流动课堂”,把学习教育送到流动党员身边。
湛江注重用好党建指导员、村(社区)党组织党员、宣讲团等三支队伍,深入企业、农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一线,向流动党员和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政策制度。目前,全市选优配强257名专职党建指导员,全覆盖指导镇街等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开展学习,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党员与辖区内流动党员结对共学,适时到流动党员家上课、送读本。此外,发动理论工作者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开展宣讲,切实打通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湛江多在实效上下功夫,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广东党建订阅号”、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湛江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党课开讲啦”等线上平台,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典型案例,引导广大党员学在时常、学在日常、学在经常。
针对流动党员教育难的问题,吴川市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进”法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线下依托17个驻外商会为载体,全覆盖建设“吴川市外出党员之家”,通过书记带学、老师讲学等开展集中学习,持续在内容供给、方法创新、学用结合等方面发力,实现对商会报到流动党员教育全覆盖。线上打造以“吴川先锋智慧党建”小程序为主体,学习强国、VR“云展馆”、支部微信群等为支撑的网络学习体系,推动党员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南三镇田头村利用腾讯会议APP召集流动党员开展“云党课”“云会议”。坡头麻斜街道利用党校开展“党课开讲啦”系列活动,并将学习书籍送到辖区离退休老党员手中。坡头镇各基层党(工)委为流动党员寄学送书700余册。
一主多辅的“联学课堂”
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走实”
针对新就业群体分布散、经常“在路上”“在网上”的特性,湛江将主题教育的场所搬至党员生活端和工作端,打造一主多辅的“联学课堂”,即以现有镇街党校为主,以社区、园区商圈等党群服务中心和暖“新”服务驿站为辅,深入开展结对帮学、集中联学。
赤坎区通过湛江市滴滴快车司机第一流动党支部组织发动纳入管理的27名党员司机开展学习。麻章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构建“1+6+N”服务体系为新就业群体开展理论学习提供服务保障。廉江市依托商圈楼宇两新党组织、橙蜂驿站等开展就近宣讲送学等,切实把党员教育触角延伸到“大街小巷”。
值得一提的是,“商圈讲堂”依托商圈楼宇两新党组织等党群服务阵地,采取小型分散、灵活简便的方式,重点为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就近宣讲送学,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宣讲课、党章党规研讨课、党务技能实操课、革命基地现场课、结对共建课、志愿服务课、竞赛活动课等两新组织党员“七课”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