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又到一年放苗时。10月10日,位于坡头区南三镇邓屋村海边的青蟹养殖基地里,陆续入驻一批又一批的“小家伙”,为新的一年青蟹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当天一大早,运送蟹苗的货车刚刚停下,该基地负责人陈伟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和工人们一起将一盒盒蟹苗搬下,再运到蟹塘。只见硬币大小的蟹苗灵活地在盒子里爬行,陈伟稳蹲在蟹塘边,娴熟地将盒子倾斜,一群行动敏捷、色泽鲜润的蟹苗一入水就四散开来,在水中找寻自己的栖息之地。
蟹苗。
“今天投放了1万余只蟹苗,目前基地养有6万多只青蟹。养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天都要在基地细心照料。”陈伟告诉记者说:“我们蟹苗一年投放2次,一般是在清明和中秋节之后。这些蟹苗要经历10余次脱壳,5个月之后才能成熟。我们都会选择最优质的蟹苗进行投放,以确保青蟹的品质和产量。这些蟹苗,每一只都是精挑细选,体格健壮,是未来餐桌上美味佳肴的潜在‘明星’。”
好水出好蟹。从2009年开始,陈伟就利用南三海陆交界处的独特湿地优势,天然养殖青蟹,不断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蟹倌”,吸引了不少蟹农前来“取经”。说起自己的养蟹秘诀,陈伟表示,养好青蟹首先要从蟹苗抓起,投放优质蟹苗是收获高品质成蟹的基础,好种出好苗,好苗出好蟹;其次要注意清塘消毒到位,给青蟹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更重要的是,养殖密度要适中,另外塘内水的增氧和红树林种植等环节缺一不可。
工人将一盒盒蟹苗搬下,投放到蟹塘。
沿海而建的大小不一的蟹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亮。站在塘边,望着蟹塘里长势喜人的红树林,陈伟深感欣慰。他进一步解释道,蟹塘里种植红树林,不仅可以净化水质,降低塘里水产品的病害发病率,而且红树林大量的枯枝落叶,即凋落物,沉积到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为青蟹提供饵料,还可以为青蟹提供藏身之所。
记者沿着基地走上一圈,只见水面清澈,塘底放养或吊养的贻贝清晰可见。时不时可以看到青蟹悠然地爬在吊养的贻贝上,灵动地挪动着爪子,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贻贝周围,寻找美味。投喂好饲料也是养出优质蟹的关键。“除了贻贝等‘天然饵料’,我们还投喂螺肉。这种高蛋白的饲料,不仅可以满足青蟹生长发育需求,也能让青蟹的口感更加鲜美独特。”陈伟介绍。
从航拍视角俯瞰,蟹塘如色彩斑斓的调色盘,纵横交错的塘堤似画家精心勾勒的线条,将一个个蟹塘巧妙连接,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沿海景观画卷。
蟹塘如色彩斑斓的调色盘。
南三岛处于湛江港进出口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近10万亩的滩涂、虾塘,水土肥沃,是青蟹生长繁殖的福地。
该基地用足用好本地丰富的红树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青蟹产品,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动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青蟹棚舍高效养殖技术、青蟹、贻贝种苗培育,与天然饵料应用技术以及人工培育红树林技术,探索蟹林共生新模式,创新打造以“红树林-贻贝-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促进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还采取严格的制度如技术管理、海水质检、防病毒、尸体处理等实施管理,确保青蟹绿色环保。这里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上原生态、低密度养殖,便成就了风味独特的南三蟹,它既有海里的鲜,又有河里的甜。
南三镇依托靠海优势,水产品种类繁多,其中青蟹、生蚝、对虾等尤其受到市场的青睐。特别是南三青蟹和南三白虾,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优农产品。2018年,鹭洲岛牌青蟹获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农产品金奖,202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年农场被评为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南三镇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科技创新为驱动,绿色生态科技养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
“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循环健康养殖。
据陈伟介绍,“今年青蟹市场价格都不错,150-180元一斤,7月开始捕捞到现在共有1万多斤。现在新的蟹塘打造好了,开始‘小而精’的养殖,300亩水塘可养殖30余万只,这将大大提高产量。”
“政府在多个方面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陈伟感激地说,“他们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持,还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帮助我们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现在,我们的青蟹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远销到珠三角甚至更远的地方。南三青蟹已供不应求,尤其节日成了紧俏货。”
“塑造南三青蟹品牌没有止步,我们正将基地升级改造,由原来大塘改为小方塘,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循环健康养殖,确保一年四季尤其节日有充足货源供应。”陈伟坚定说道。
接下来,南三镇将结合青蟹基地,创建科普驿站、泥地乐园、节庆广场、游客中心、主题餐厅、精品酒店等青蟹主题文旅项目,开展南三青蟹开捕节、青蟹捕捞体验等活动,打造蟹池观光休闲栈道等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前来品蟹观光,不断做大做响南三青蟹特色品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