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市领导到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调研,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校地务实合作,大力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产业等多元融合发展。(7月3日《湛江日报》)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项目,是旅游和体育高度融合,有着广阔前景。从消费角度看,体育特有的集合效应,可以为旅游业集聚人群。近年来,马拉松、滑雪和“村BA”“村超”等体育运动及相关消费业态走红,就体现出了这一点。从产业角度看,旅游产业跟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核心行业直接相关,而体育产业的渗透力和关联性也很强,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两者结合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独特而富有活力的体验,使旅游不再局限于观光,还能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再从城市形象角度看,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因地制宜打造地方体育赛事IP,能极大地提高旅游目的地曝光度和美誉度。因此,“体育+旅游”已成为不少城市的“新赛道”。
湛江发展水上运动优势明显,除拥有绵长海岸线、众多海岛、优质沙滩、充足阳光外,还有潜水运动学校、跳水运动学校等独特资源。而且,跳水、帆船、帆板、水球、潜水等水上项目也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充分激活并释放“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的潜能,打造水上运动与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湛江大有可为。
发展“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者是目标人群。他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以体育项目为依托的核心需求,其次还会以旅游为形式载体,即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多重需要。这就涉及到体育旅游的两个重要的资源:体育IP和旅游目的地。两者是一辆马车的两个车轮。尤其是在目前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已经相对固化的时候,“体育+”就是一个突破口,我们要通过体育连接的方式来获取另外一个领域的消费人群,这样才能做强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能否打造出一个有湛江特色的体育IP,将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可以考虑沿着“一湾两岸”布局体育文化旅游带,做好场馆利用、业态培育、产业发展,让资源“动”起来、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加快建设以体育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高素质体育、高品位文化、高颜值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旅游经济带。要推动体育与健康、文化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把体育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尤其要在体文旅融合产品开发上下功夫,打造能体现湛江特色、具有高辨识度的体育旅游项目。同时,积极搭建多样化的宣传平台,借助新媒体、短视频等方式,尽快打响名堂,吸引体育旅游消费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