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立法是‘高大上’的事,现在建有基层立法联系点,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内心的想法直接向省立法机关反映了。”日前,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湛江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市民梁伯感慨道。
自2015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廉江挂牌以来,廉江市人大常委会紧扣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123”工作法,让民意“直通车”驶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快车道”。
织密“一张联系网”,搭建立法联系“连心桥”。廉江市充分利用21个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织密“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21个代表中心联络站”的“121”站点互融联系网格,整合阵地资源,广泛收集群众立法意见,健全“一职责一流程一办法一网络图五制度”的“11115”制度模式。先后围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116部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开展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等活动。
配强“两个队伍”,当好民情民意“传声筒”。廉江着力配强立法联络员队伍和法律专家“智囊团”“两个队伍”。配好“27个政府组成局+21个镇街+村(居)委+网格”的意见反馈网络队伍,让人大代表进网格,将征集意见的触角延伸到村(居)委每一个角落,还组织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大代表成立立法联系点立法小组。同时组织由政府职能部门和镇(街)人大有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共48名,成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收集联络员。罗州街道联络单位社区驻点律师组成“法律顾问”队伍,以法解读条例法规及审核把关意见建议。
结合“三个渠道”,打造立法征询“直通车”。去年以来,廉江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举措,结合调研和执法检查工作、普法+代表活动、“平安夜访”等收集意见建议。
在梁屋地村小广场,群众们围坐一起听着普法宣传,提出立法建议,一条条群众意见建议被记录,被归纳,被上报。结合“平安夜访”工作,廉江利用“代表+网格”,组织代表利用“白天+夜晚”空闲时间走访联系选民,通过“相对固定+按需派驻”代表双向履职活动为抓手,有效收集立法意见建议。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