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新华社聚焦报道湛江海洋牧场

2024-07-26 20:25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记者张永幸

7月26日,新华社以“科技助力中国加快建设深远海养殖‘蓝色粮仓’”为题,聚焦我市海洋牧场建设。报道称,7月下旬正值台风活跃期,但在湛江流沙湾,巨型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却不惧风浪,正载着约14000尾军曹鱼和5000尾鳘鱼“游牧”深蓝。

台风是深远海养殖最大的威胁之一。如遇台风等恶劣天气,传统养殖装备容易受损,导致较大经济损失。而“海威2号”可将部分鱼苗转移至重力式网箱,降低养殖密度,同时可在海中下沉0.5米至1米,增强稳定性,从而获得了可抵御最大风力15级台风的能力。

除了出色的抗台风本领,这个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的庞然大物搭载了太阳能电力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和实时远程监控。

“海威2号”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等单位研发打造。该平台既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和饲料成本,又能为一些名贵鱼种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去年8月,“海威2号”投放了第一批100万尾金鲳鱼苗,今年2月收获了80万斤成鱼,比传统网箱养殖增产超过30%。

走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科研人员正在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全力进行科技攻关和产业孵化。他们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塔一号”和“湛江湾一号”目前正在建造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将为“海上牧场”建设注入新动力。

在东海岛,穿过葱郁的椰林,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便出现在眼前。南美白对虾、石斑鱼、军曹鱼、金鲳鱼等在养殖池中自在畅游。

据介绍,基地主要开展海水鱼虾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专注于给渔业种子装上“中国芯”。深远海养殖能拓展养殖空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黄梦秋
值班编委:林小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巴黎奥运会|第三十三届夏季奥运会在巴黎开幕
  • 擦亮“红树林之城”生态名片 让“绿色明珠”熠熠生辉
  • “湛品”形象公交站亮相金沙湾
  • 坡头区:创新“实验室+平台公司”模式 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新高地
  • 雷州市南兴镇:村里兴起“妈妈制衣厂” 家门口“车”出超亿产值
  • 赤坎区率先实现所有街道长者饭堂助餐服务全覆盖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