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区南桥街道百姓村作为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地处赤坎主城区中心地段,常住人口高度密集,电动车保用量非常大,给新形势下城中村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近年来,南桥街道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聚焦电动车充电难“小切口”,敢于啃下“硬骨头”,多措并举、想方设法管好电动车,有效实现电动车“不入户”“易充电”“放心停”,以电动车充电难的“小切口”推动城中村治理精细化规范化的“大提升”。
坚持立规矩、明责任 确保电动车“不入户”
电动车不上楼入户是杜绝安全隐患和火灾事故的关键所在。南桥街道和百姓村坚持问题导向和建管结合,对辖区电动车进门入户上立下“红线”,出台《关于严禁电动车违规充电的规定》,细化明确电动车充电不入户、不飞线充电等问题,一方面压实房东责任,签订《房屋主责任书》,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有关情况纳入《村规民约》统一管理,将管理责任与村民福利相挂钩,保证房屋主的责任落实。另一方面压实租客责任,充分利用“视频+门禁”系统强化出租屋管理,加强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同时,将商铺门口范围的电动车秩序管理纳入店铺经营者“门前三包”范围,明确不能在店铺内充电,与经营者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压紧压实商家经营者责任。
坚持强规划、建电桩 确保电动车“易充电”
为切实解决居民充电难题,保障电动车充电安全,百姓村积极推进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在村辖区空旷地段建设6个充电站(棚),在每幢楼房周边和背街小巷统一划定停车充电区,设立扫码充电桩3000余个,并在主次干道商铺前的人行道规划建设路边充电桩,切实解决群众充电难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安全及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常态化管维机制,定期组织对区域内的充电设施及站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坚持布天网、强排查 确保电动车“放心充”
为消除车主将车停在户外的顾虑,百姓村统筹用好村级综治中心,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实施“雪亮工程”,新建高清监控点位600多个摄像头,建立综治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不间断运作,以数据赋能提升管理能力水平。同时,联合街道、派出所在百姓村主要路口建设零距离警务室,组织治安联防队24小时轮岗运作,村治安队定期对每家每户楼梯口、电动车停放充电情况进行主动排查,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加大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的监管力度,筑牢安全防线。目前,村内电动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基本消除。
坚持抓宣传、消疑虑 确保电动车“愿意充”
鉴于村(居)民电动车充电的习惯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村“两委”干部主动上门入户加强宣传指引,并整合多方资源,探索电动车普惠充电,引导电动车主愿意用、用划算。
如今,辖区各村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正式“上岗”,使居民充电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减少了消防安全隐患,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普遍提高,已基本杜绝飞线充电、室内违规停放电动车充电等现象,电动车管理井然有序,小小充电桩“桩桩暖民心”。下一步,南桥街道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巩固深化百姓村电动车精细化管理经验做法,把电动车精细化管理改革与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中村精细化治理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