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文化公园中,绿草茵茵、悠然恬静,居民在这里散步纳凉、下棋畅聊;坡头镇历史陈列馆里,孩子们正重温坡头墟历史印记,与饱经风雨的历史文化“对话”;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内,来访群众正重读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之歌·广州湾》,回顾湛江人民壮烈的抗争历史……近日,笔者在坡头镇圩看到这一组组镜头,正是坡头镇推进乡村文化空间打造,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
坡头镇的乡村文化空间建设
正在稳步推进
涌现出一批新型的乡村文化空间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赓续乡土文脉
“通过统筹资源,我们将集成文化公园、坡头镇历史陈列馆、广州湾法国公使署等地标性场所连结为一个整体,结合坡头镇市民中心广场,打造了一个复合型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文化活动场所,打造有温度的乡村文化空间。”坡头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集成文化公园
走进集成文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集历史人文与自然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集成文化公园位于坡头镇政府北侧,全园占地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内有一祠二庙,因清代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在镇内建有“集成书院”而得名。
集成书院原名忠肃祖祠,又名尚书庙,是坡头人民抗法斗争的策源地。书院位于坡头镇文体中心广场北侧。是陈姓族人为纪念其先祖南宋状元、南宋枢密院参知政事陈文龙而建。公祠建成后不久即用为教学,名“集成书院”,成为当时坡头地区著名的私塾学校,清翰林院庶吉士、二品顶戴前署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兰彬少年时期曾在此就读。光绪七年(1881年),陈兰彬出使驻美公使回乡休假期间,见书院破旧不堪,捐俸银三百两并主持重修,并在该书院任教。
如今,书院虽已不再办学,但仍能感觉飘荡着浓厚的书香气息。坐落在旁的集成文化公园,因势造景,求其自然,已成为市民朋友参观坡头历史人文景观、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坡头镇历史陈列馆
走进坡头镇历史陈列馆,笔者被一面写着“世界都是坡头墟大”的墙所吸引。这句坡头人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坡头镇历史陈列馆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坡头印象”“坡头镇简介”“‘世界都是坡头墟大’起源说”“文化印记”“坡头抗法斗争史”“坡头名人事迹”“坡头风俗文化”“解放前坡头地区婚俗”“名胜古迹”“移民建筑遗迹”“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规划图”板块。通过详尽的展览解说,陈列馆向公众传达了坡头镇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精髓;同时,它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堂。
在当今社会,历史文化陈列馆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代人理解历史、感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逐步展开了一幅时间的长卷,历史陈列馆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体验那些深埋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
“通过打造坡头镇历史陈列馆,坡头镇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镇村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实现镇村文化的多样化。”坡头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总公署坡头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总公署坡头旧址位于坡头镇人民政府大院内,是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楼总建筑面积达512平方米,始建于1902年,于2002年9月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对象,2011年列入《湛江市坡头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9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坡头镇人民政府对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总公署坡头旧址进行修葺翻新后,在二楼设立了广州湾历史文物陈列馆,于同年7月1日正式开馆,并于当年被评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展览了坡头一批古迹图片、广州湾旧影、民国时期的各式刀剑、马灯真品,还有一批书法作品真迹和雕塑珍品。
陈列馆中的坡头镇古迹图片展,展出了集成书院、四甲祠、周兴书室、贞孝坊、坡头公局楼旧址、坡头海关楼旧址、抗法五烈士墓、东头岭古窑址、坡头骑楼、古民居等图片,浓缩展示了坡头自明朝建埠以来的600多年历史。
这些穿越风雨的文化瑰宝,不仅是坡头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为我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来源:坡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