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赓续文脉写新篇

2024-12-29 12:1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通讯员 张春生


“二苏隔海唱酬依然,如翔步于玉堂之署,其气节不凛然乎可想耶?” 陈瑸《二苏香灯记》评苏东坡苏辙   关伟英 书

“相国声名人爱寇,状元消息谶留苏。”  陈瑸《西湖翠拥》诗,赞颂寇准苏东坡。    陈永巨 书

我们都爱苏东坡

东坡文化是湛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今年8月份,《湛江晚报》金秋周刊策划在揭秘版推出“苏东坡在雷州半岛”系列文章,用以宣传推介东坡文化。《湛江晚报》编辑尊重我的表达习惯,洗净一片天空,让我尽情挥洒白云。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对他们的关切和期待予以回应,尽力选择适合的角度和语言去还原历史真实。

为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东坡文化,文字要配一些相关图片,我就请雷州的吴家栋老师、邓春贵老师去拍照。两位老师热爱苏东坡,对东坡文化有深刻理解,每次接到请求,都用最快时间按要求将照片足量拍发过来。为更好地了解苏东坡行走路线,9月份我决定重走“苏东坡遂溪行”之路。活动得到坡头区委宣传部和遂溪县委宣传部支持,遂溪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制定详细计划,安排人员讲解。陈劲老师、郑汉华老师一路介绍苏东坡在遂溪的事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双村还砚亭,82岁的陈坚体老师抱着砚台赶来,无限自豪地讲解赠砚还砚故事,让人感受到民间对东坡文化的深挚热爱。

“此境东坡独辟,前无古人。”纪昀评苏东坡寄雷州《次韵子由浴罢》诗。  陈文 书

魁星石碑(在雷州市博物馆)。在中国神话体系里,苏东坡为魁星,主掌考运。 吴家栋 摄

后来,请各界艺术家朋友参与栏目建设。邀请美术家协会会员绘画,请书法家协会会员题写书法、篆刻印章,各位朋友接到请求后,都能愉快允诺。莫各伯、莫颂军两位老师在艺术界有较高声望,在湛江很多公园和有名建筑都题过字(词),接到邀请欣然挥毫泼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美术家徐经强、莫承远、唐利猛、黄芷琳、林洁维、林玉仙、余文丽、王小琼、彭志荣等人;书法家邱良儒、吴家强、林康养、楚雯君、陈尚来、黄海明、符世明、郑纠、翁兴杰、关伟英、孙善文、陈文和陈永巨等人都积极参与。有的还介绍朋友进来,创作队伍不断扩大。配图作品丰富多彩:书法草隶行皆有,众体兼备;绘画国画水彩并出,各擅其美。非常难得的是,坡头区爱周中学的艺术老师们把专栏当成自己的事情,热情洋溢参与配图创作。坡头区领导也关切过问,引领前进。“苏东坡在雷州半岛”栏目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事情,可见“湛江日报社”巨大的品牌力量,也可见东坡文化影响力之大、向心力之强。

有两位书法家让我印象格外深刻。一位是邱良儒老师,86岁了,接到请求之后,连写几幅供挑选,态度严谨认真,让人肃然起敬。一位是翁兴杰,我的学生,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篆刻印章和题写书法,并发来历次参加各级展览的资料让我看。我意识到,弟子不必不如师,他的艺术水平已经很高了,正渐向新高峰迈进,于是多次让他去书写、篆刻。

此次东坡文化系列参与人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单位业务骨干,很多是党员干部,有些是国内名人。大家都行动起来,以文化的名义。也可以看出,群众里蕴藏着无限的蓬勃生命力。

雷州东坡水果年糕。   宋秋燕 摄

官渡生蚝。 黄天聪  摄

徐闻良姜。  黄亮舞 摄

东坡惠风福泽远

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经常见到与苏东坡有关的美食记录。给社会提供好的食物,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也是东坡文化的精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民间自发地将东坡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结合起来,推广一系列美食产品,其中一些已成为品牌。

1、遂溪荔枝。苏东坡二过苏二村,第一次在宋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底或六月初,第二次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底,按该村荔枝五月成熟的说法,苏东坡应该在第一次经过时吃到荔枝。遂溪荔枝壳红如绡,果肉如脂,果肉甘甜细腻,诚为天上佳果。

2、湛江生蚝。苏东坡到雷州府,食蚝而美,念念不忘,到海南还说,生蚝太好吃了,千万别让朝廷那些当权者知道。湛江海岸线长,生蚝味美,远销国内外。海水生蚝肥大咸香,淡水和咸水交汇处的生蚝肥美甜脆,坡头区官渡生蚝已成名优产品。

3、徐闻良姜。宋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苏东坡往儋州去,因为心情沉重,加上行路辛苦,到徐闻渡口时感觉身体不舒服,乡医嘱其以姜汁饮之。苏东坡饮后,出了一身大汗,很快病体痊愈。苏东坡见徐闻良姜枝叶如剑,果实细瘦,辛而多汁,和其它地方肥胖的姜大为不同。这多像诤友直臣,品性坚鲠自有风神。于是苏东坡叹息:世间无限医国手,应向徐闻觅良姜。

4、遂溪沙古菜头仔。“遂溪三宝”之一,为纯天然佐餐佳品。以此送粥,消滞开胃;以此炒蛋,营养丰富;以此炖肉,爽脆解腻。苏东坡在古官道行走,食后赞美。

5、英灵春酒。苏东坡去雷州看望秦观,两人痛饮此酒而别。秦观评价“英灵韵甚高,蒲萄难为邻”。酒以“英灵”命名,原产应在雷州。雷州乡贤郑保书沿用此技术酿酒,酒味醇厚绵长。

还有廉江红扣、麻章烧猪、雷州东坡水果年糕等产品,据说苏东坡经过时都曾食用。廉江红扣肥而不腻,满口生香。麻章烧猪外焦里嫩,皮脆脂香肉美,入口味道层次分明。雷州东坡水果年糕晶莹如玉,软糯而有弹性。苏东坡对此岭南风物,赞叹不已:已食他乡东坡肉,再食湛江山海珍。人间自有清欢在,羡煞廊庙玉带人。

东坡文化光焰长

苏东坡是我们湛江的历史文化名人,“雷州十贤”之一。东坡文化是我们湛江真正的、有史可查的、无争议的、真善美的品牌。这个文化品牌的价值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中国文学史上繁星璀璨,但只有4个人辉同日月,4人分别是陶渊明李白杜甫和苏东坡。从文化发展历时性角度看,苏东坡在北宋时就被称作谪仙,黄庭坚:“不见两谪仙,长怀倚修竹。”两谪仙就指李白和苏东坡。南宋时更是将他封神,如张端义《贵耳集》讲,宋徽宗筑宫设醮,让道士向天帝陈述,道士在台上久久不动,徽宗后来问他为什么,道士说,我到了天庭,恰逢奎星奏事,我等他奏完再发言。问奎星是谁,道士答是本朝苏东坡。奎星,即魁星,掌管文运,是科举士子的保护神。现在雷州市博物馆的“魁星石碑”即与苏东坡有关。清代《御定月令辑要》甚至将苏东坡生日十二月十九日列为节日。从文化发展的共时性来看,有些地方拿传说中的尧舜、神话中的孙悟空做文章,搞“尧舜故里”“孙悟空故里”“花果山”等形象工程。有些地方要和别人争一文化资源,如南阳襄阳争“诸葛亮躬耕地”。有些地方是实在没有东西了,就搞一些恶俗的东西来吸引人。湛江确实很幸运,人们应该珍惜这个文化品牌。

苏东坡的胸襟气度历来为人激赏。他给雷州天宁寺题“万山第一”4个字,山,就是山门、寺庙的意思。万山第一,推而广之,要做就做最好的。他的诗宋代最好,词开豪放一派,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哲学上开蜀派理学一支,书法是“宋四家”之一,擅长绘画,在美食等其他领域都有涉猎,都被人称道。凡事不肯后人,都要达到一个高的境界,这对于我们湛江的发展定位是有启示的,也激励我们每个人将工作做得最好。

现代人一提起苏东坡,就想起豁达乐观等品性,但他还有另外一些重要品质应该关注,如“敬贤如师,嫉恶如仇”。苏东坡敬贤如师,别人有一点好,他都记在心里。对雷州帮助他的人,他一直和他们有书信往来,不断致以殷勤之意。他在遂溪看到陈梦英,一见如故,倾心传授经验,并将砚送给了他。他嫉恶如仇,对一些侵害百姓的事大胆批评,不怕一路被贬且越贬越远。按苏东坡的聪明劲儿,如果他要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肯定能找到政坛常青的办法。但他不屑于那么干,这正是他的可爱可贵之处。以生民第一,为生民发声,无数中国人都深深地爱着他。

“敬贤如师,嫉恶如仇”这8个字很耐人寻味。“敬贤如师”中的“如”很重要。如,就是像,人们不能光尊重自己的老师,还要尊重不是自己老师的贤者。这就要求打破藩篱,将视野放远,不只以己亲为亲,不只以己师为师,而是海纳百川,尊重团结各类贤才,共同建设湛江。同理,“嫉恶如仇”的“如”也应关注,人们痛恨、抵制恶势力,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私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清朗世界。

苏东坡在儋雷之间的活动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都很大。他对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评价以及一系列“和陶”举动将陶渊明推到了与李杜并列的地位。他在湛江写的诗以及寄往湛江的诗俱臻化境,成为历代学习的范本。李清照作词“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即取其遂溪诗“归路老更迷”(《自雷适廉,夜雨宿净行院》)意境。纪昀等人评价苏东坡《次韵子由浴罢》“体物极细处”,“此境东坡独辟,前无古人”。陈瑸也熟读苏东坡文,自豪地称雷州半岛为“坡公过化之区”。历代都推崇苏东坡湛江诗文,现代湛江人却对此了解不多,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苏东坡对普通民众影响最大的是对待困难的态度。他告诉我们要“住”,要认识到“无”的作用,在最困难时要勇于重新启航。你虽然没得到一些东西,如名利财富,但你也没失去一些东西,如自由、尊严和亲情。苏东坡并不是光说说,而是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其人生观,他被贬海南安贫乐道,穷则弥坚,做人风范影响了一大群人,推动了一个地区的进步,这不能不说是哲学实践上的一个巨大成功。他被贬惠州,惠州人说:“自从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他贬儋州,儋州人将他尊为“四名臣”之一。他过雷州,雷州人将他奉为“雷州十贤”之一。凡走过之处,皆一路花开,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李映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三大高速项目同日通车
  • 湛江机场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侧记
  • 湛江市爱心慈善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 鹤地水库采用“人放天养”养殖模式 将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 霞山区迎元旦音乐朗诵会火热举行
  • 2024廉江红橙(广州)品鉴会启幕 廉江优品 “橙” 意进军大湾区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