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论坛

2025-02-26 10:1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何银华

深夜,手机屏幕在黑暗中泛着幽幽的光。我常在这时候打开常去的论坛,像推开一扇虚掩的门,走进一个永不落幕的沙龙。

这里永远热闹。有人分享阳台种菜的心得,配图里的西红柿红得发亮;有人讨论最新的航天技术,专业术语间夹杂着俏皮话;还有人记录着城市角落的老建筑,斑驳的砖墙上爬满时光的纹路。形形色色的ID背后,是无数有思想的人在碰撞、在交融。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立论》。满月酒席上,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有人说要做官,唯独那个说要死的客人遭到痛打。论坛何尝不是如此?针对某事物,有人唱赞歌,有人泼冷水,有人插科打诨。但在这里,即便是“要死”的言论也不会挨打,顶多收获一串表情包。

近日,一则消息在论坛炸开了锅:某文艺出版社转制为企业。一时间,文学的神圣性、市场化与艺术性的平衡、出版业的未来等话题甚嚣尘上。

“文学要完!”一位老ID痛心疾首,“资本逐利,谁还愿意出版那些小众但优秀的作品?”

“未必是坏事。”另一位网友反驳,“市场化反而能让更多好作品脱颖而出。酒香也怕巷子深,适当的营销不是罪。”

“你们太天真了。”又有ID插话,“现在谁还看书?短视频才是王道。文学早就边缘化了。”

“边缘化?”一位年轻网友晒出自己创办的文学公众号数据,“看看这些阅读量,文学从未离开,只是换了形式。”

论坛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世间百态。有人炫耀自己新买的奢侈品,立刻有人指出过度消费的危害;有人抱怨生活不易,马上有人分享逆袭的故事。这里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今天你在这个帖子里被怼得哑口无言,明天可能在另一个帖子里妙语连珠。

最动人的是那些深夜的树洞帖。陌生人在这里卸下伪装,倾诉着白天不敢说的秘密。有人失业,有人失恋,有人失去至亲。而回帖里总会出现温暖的文字,像黑暗中的萤火虫,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

论坛就像一座永不关闭的茶馆,各色人物来来往往。有人高谈阔论,有人默默倾听,有人插科打诨,有人针砭时弊。但无论如何,这里始终保持着一种奇妙的平衡:既不会让某种声音独大,也不会让任何声音消失。

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相处。就像鲁迅先生笔下那个说真话的客人,在论坛里,他或许不会被挨打,反而可能收获多多点赞。这大概就是网络时代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一个可以说真话的地方。

夜深了,论坛依然热闹。我关掉手机,黑暗中仿佛还能看见无数光点在闪烁,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照亮了这个时代的夜空。而关于文学命运的讨论,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只要还有人愿意在深夜里为一个标点符号较真,文学就永远不会死。”

编辑:梁海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黄花风铃木盛开正当时
  • 产业坡头在春天的起跑线上蓄力提速
  •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铸魂聚合力
  • 春雨润如酥 纷扬洒港城
  • 聚力“百千万工程” 关爱妇女儿童健康
  • 40天春运圆满收官 湛江吴川国际机场运送旅客44.12万人次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