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金沙湾海域扬帆启航。 记者 郎树臣 摄
4月19日上午9:00,由广东省社会体育和竞赛管理中心指导,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赤坎区人民政府主办,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湛江日报社、湛江市赤坎区滨湖帆船帆板运动俱乐部承办,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旅控集团等协办,广东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湛江分中心支持的“中国体育彩票杯”2025年湛江水上运动嘉年华暨海鲜美食旅游季活动启动仪式,将在赤坎区金沙湾劳丽诗广场举行。
湛江水上运动群众基础深厚,蓬勃发展,亮点纷呈,潜力巨大。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湛江建设成为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水上运动之城”品牌,做好“水上运动+”文章,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元深度融合,培育更多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产品,进一步丰富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业态。
威水
水上运动群众基础深厚,名将辈出
湛江水上运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湛江为广东省、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了众多水上运动健儿。
在游泳项目上,湛江曾培养和输送了杨春霖、黎仕光、郑若虚、郑罗富、柯恒芳、陈永庆、唐那波、陈国强、陈德胜等一批著名国手以及各省队高手,吴川籍亚洲游泳冠军林来九还创造了湛江籍运动员连续参加两届奥运会和三届亚运会的纪录。近年来,湛江在大、中、小学校园里不断推广游泳运动,湛江青少年对游泳运动的热情更加高涨。
湛江跳水在数十载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世界跳水技术之父”徐益明和卢森堡、陈观贤、雷振海、陈夏仁、郑观志、黄秀妮、吴国村、钟权生、陈文波、陈华明、郭艺等优秀教练,劳丽诗、何冲、全红婵这3位奥运冠军和林小妮、陈丽霞、李蓉娟、林劲、何超、吴春婷、朱子锋等一批世界跳水冠军,为中国乃至世界跳水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徐益明于2003年入选“世界游泳名人堂”,成为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跳水教练员。
湛江水球有着优良传统,名将辈出,涌现出宋维纲、杨永、李健雄、吴宏辉等众多水球人才,多次夺得亚洲、全国冠军,代表中国参加过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现在接力棒又交到了谭恒业等人手上。
亮点
开展水上运动条件得天独厚
碧海蓝天,阳光灿烂,海上是星星点点的白色帆船,还有远处雄伟的湛江海湾大桥、奥体中心等,近处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湛江文化中心,景色美不胜收。在风景秀丽的赤坎金沙湾海域,常能看到白帆竞发、劈波斩浪的场景。这是湛江市帆船帆板队在训练。
帆船帆板项目在湛江有着优良传统。1992年,张小冬曾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勇夺女子帆板奥林匹克航线赛银牌,为中国乃至亚洲实现了奥运会水上项目奖牌“零的突破”,那也是湛江籍运动员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近年来,湛江市帆船帆板队又涌现了不少很有潜力的新星。
据悉,湛江是得天独厚的海湾城市,城市湾区岸线绵长,为举办帆船帆板运动提供了很好的岸线资源。同时,湛江具有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近岸帆船帆板运动的先天优势。下一步,湛江将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争取承办更多帆船帆板的品牌体育赛事,培育打造具有湛江IP的帆船帆板赛事,推动我市帆船帆板运动加快发展。
育才
依托院校资源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市加快推进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和船艇码头建设,完善水上安全基础设施,并依托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体育学校、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等院校资源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水上运动项目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特色化水平,激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活力。
2016年,岭南师范学院体科院经亚洲潜水联合会授权,设立了亚洲唯一、世界首个潜水本科人才培养学校——亚洲潜水学院,目前建有以潜水科技与潜水文化为特色的“潜水展览馆”,长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包括水上运动安全教育科普活动、水上运动防溺水宣传培训活动以及水上运动防溺水知识进校园活动等。目前已成功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教育基地。今年2月,岭南师范学院水上运动与防溺水教育科普基地被命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建议
打造赛事品牌,建设“水上运动之城”
我市日益重视和支持水上运动发展。今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建设“水上运动之城”。市人大代表陈华清围绕开展湛江湾水上运动,从运动项目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专业人才、打造特色水上运动品牌赛事与活动等方面提出建议。
陈华清建议,首先要优化运动项目规划与布局。根据湛江湾的水域特性与景观分布格局,进行科学合理的水上运动项目区域规划。例如,选取风浪较为平缓、水域开阔且毗邻旅游景点的区域作为帆船、帆板的专业训练与竞赛场地,便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吸引游客观赛。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变化与潮汐规律,灵活安排各项目的开展时段,确保全年各时段开展丰富多元的水上运动项目;加大对各类水上运动专业停靠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改造力度,如扩建和优化游艇码头、帆船码头;构建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的水上运动服务中心,提供涵盖运动器材租赁、维修保养、运动员休息、淋浴更衣等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在沿湛江湾海岸线合理布局安全瞭望塔与救援站点,并配备专业救援团队与先进救援设备,保障运动参与者生命安全。
陈华清还建议以赛为媒,精心策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地域特色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定期组织面向大众的水上运动趣味挑战赛、亲子体验活动等,推动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湛江湾水上运动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加强与驻湛高校、体育院校的深度合作,开设水上运动相关专业课程或定制化培训项目,定向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高超技能的教练、裁判、赛事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上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群众投身水上运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