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

2014-02-17 15:5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孙天阁

    村民喜

    公路通促进村容村貌大升级

    昨日,我们来到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一栋栋别具特色的楼房,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彰显出该村良好的村容村貌。硬底化公路从村口延伸到村尾,与城市中的道路无异,我们还惊奇地发现,村中最宽的一条道路有4车道。听闻我们是来采访农村公路建设的晚报记者,陈婆婆高兴地对我们说:“这些水泥路是2010年修的,没有修路之前,天晴的时候灰尘很大,下雨了就成了烂泥路,垃圾鸡粪到处都是,很脏。村民要建房子,车子开不进来,还要请人挑建筑材料,费钱又费时。修好路以后,出行很方便,前几天年例很多人都是直接开车回家吃饭。”

    与郑屋村相距只有四五分钟车程的凤塘村,其农村硬底化公路建设也颇有成效,于2010年前后修起了2.5公里的村道。公路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带动了村容村貌更好发展。凤塘村退休干部钟叔介绍,村里当时趁着修路的热潮,新建了篮球场、市场、文化楼等基础设施,规范了卫生管理制度,让凤塘村这个革命老区焕发新生机。钟叔说,当时眼见其他村子建成硬底化公路后发生了大变化,凤塘村也不甘落后。听说村子要修路,村民们都热情高涨,纷纷捐款,“村里有一位生活困难的残疾兄弟也捐了100元,他说村里修路是件大喜事,他也要出一份力,还有已出嫁的女儿们也回村捐钱,那次总共收到捐款46万元。”钟叔说,公路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是一条团结路、和谐路。据村民们介绍,随着村道和村通镇公路的陆续建成,村民的农副产品销路好了,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有创新

    以“边修边护” 代替“边修边烂”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走在我省前列,多次受到国家部委的表扬。路越修越长,通硬底化公路的村庄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如果道路得不到养护,几年后便成烂路,无疑是前功尽弃。因此,为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为不让道路“边修边烂”,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养护新模式,将养护管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边修边护”。

    从2007年开始,交通部门在廉江市高桥镇进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2010年在各县(市、区)推广廉江经验,去年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深化,并出台了《湛江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据悉,今年上半年将全面铺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根据方案,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县道的养护管理以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县道养护按现行管养模式不变,由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的养护道班进行养护,逐步实行管养分离,将养护工程全面推向市场。

    盼扶持

    让更多农村路通财通

    “农村公路建设对推动农村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多次基层调研中深有体会。”长期关注农村建设的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教师王守智认为,如今全国各地争相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业要想发展起来,就要解决销路问题,销路问题要如何解决?必须要加快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力推城乡一体化,力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的突出表现,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均等。“我们不仅要发展中心城区和县城,也要加强对农村的建设,既要推进城市现代化,也要加速农村的城镇化,促进各个地区的长足发展。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配套设施建设可以说是重要的一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又是设施建设中最急需解决的。”

    记者在吴川多个乡镇走访,发现村民对修路一事热情高涨,纷纷出钱出力。王守智认为,村民支持是好事,但政府还需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分担修路成本,争取上级扶持指标,“政府部门的支持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让更多的农村早日踏上宽阔整洁的硬底化道路。”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假期开办家长开放日
  • 广东省劳动模范詹艳桃:矢志不渝深耕“智慧蓝海”
  • 广东省劳动模范郑日东: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的“领头羊”
  • 广东省劳动模范祁路:爱岗敬业的管理技术多面手
  • 3:0!国羽战胜日本队挺进苏迪曼杯决赛
  • “湛将”全红婵朱子锋双双夺冠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