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彰显力量,奋斗成就梦想,湛江振兴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湛江市场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突破30万户。面对各种挑战,湛江经济依靠市委、市政府出台落实的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和举措,顶住了压力,恢复了元气。市场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迸发新活力。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动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极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广东鸿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装配小家电。记者 李波 摄
政企交流常态化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召开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湛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大会、年度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等,系列常态例会成为政企交流的“绿色通道”,围绕中小微企业服务宣传、政策宣讲、融资对接、网络直播带货等主题,有效推动了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发展。
收集梳理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和运营成本,是市委、市政府服务为民的不变承诺。关键是要营造更加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才看得到发展的希望,才能坚定投资的信心。
为提振各类市场主体信心,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深化“走百企、解难题、促‘六稳’”活动,积极问计企业听民声,聚力改革谋发展。
“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当好企业的‘保安’‘保姆’,为投资创业提供了优良环境。”华邦控股集团主席苏如春在湛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提到,华邦一直以来积极在家乡投资建设,旗下基建、健康与养老、生态人居、保险等业务在湛江获得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湛江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
企业有诉求,政府有回应。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协调及现场办公会议,帮助国联水产、晨鸣纸业、南国药业、东岛新能源等重点企业解决融资、社保奖补、税费减免、出口扶持等相关诉求。
政企互动交流畅通,政府积极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政策保障“组合拳” 市场主体发展无后顾之忧
市委、市政府通过在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就业等方面打出政策保障“组合拳”,精准施策,做好“减、增、降、缓、服”文章,支持企业稳定发展。据了解,共受益企业约8万家,减轻企业负担10亿元以上。
市财政拿出超2亿元资金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聚焦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维权难、用工难等问题,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措施,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送来大礼包。
“市领导想企业所想,出台硬核措施,干货满满。如拿出真金白银给予奖励,协助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实际问题,将实实在在缓解企业受疫情的影响,增强了我们对复工复产的信心。”位于经开区的申翰科技实业公司得到了切实的支持,总经理吴存芳回顾时仍心存感恩,“得到资金支持,实实在在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
在推动市场主体发展政策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含金量大、操作性强。市委、市政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将保障落到实处。
市国资委组织开展企业房租减免工作,预计全市国资系统企业减免租金约1640万元,惠及2092户租户。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减免市场主体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检验检测费用,并协调全市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共为2335户市场主体减免租金约2649.13万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实施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同时推行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至国家规定的5%,并对符合缓缴条件的企业推行可缓缴等政策。并且,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推出了线上办、预约办、允许延后汇缴、缓缴和降比例等暖心、便民措施。
“决定免除京基幸福里商业街部分商铺租户2020年2月至3月份各50%的租金,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湛江市京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对其名下部分商铺的租户实施减租政策。企业在经营上得到扶持,便有余力帮扶中小型商户,正向反馈社会。
市委、市政府在缓缴社会保险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减缓住房公积金缴存、加大技改资金支持、租金减免、拓宽招工渠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全力支持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发展,为后续市场主体突破式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到遂溪田头通过网络直播协助农户销售凤梨。记者 林石湛 摄
稳金融促经济对市场主体政策供给持续加大
据悉,湛江主要金融指标逆势上扬,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表现出强劲的“造血”“供血”功能,一季度存款增幅在全省排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贷款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二,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15个百分点,在粤东西北12地市中排名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下,全市金融机构把支持重心放到制造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上来,针对企业融资迫切需求,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再贷款、再贴息政策,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确保全市经济目标实现。
“有关部门要向金融机构积极筛选、甄别、推荐一批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等优质企业,主动贴身为中小企业解决土地、融资、用工、税费等迫切诉求。”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宋满提到,企业主动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尽快熟悉新推出的金融政策、产品和相关办理流程,便能主动创造有利于融资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资金流动。
全市积极加大金融支持,如设立技改资金1亿元,每年推动200家规模以上企业技改;信贷风险补偿金从5000万元增至1亿元,由政府托底积极向中小企业“放水”、“输血”,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共担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压力。
同时积极开展“一企一策,金融暖企”活动,银行机构通过多项金融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
“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根据银行业务优势及工作实际,出台相关金融支持产品。”中国工商银行湛江分行表示,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危中寻机、抢抓机遇,迅速融入到经济复苏大潮中去。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历史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方面,以注册制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为更多市场主体敞开直接融资的大门。
赤坎鹰展假日广场街区人气旺。记者 李嘉斌 摄
落实创业支持政策持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有研究显示,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期,是最好的创业期。湛江市场主体突破式增长,市委、市政府及时抓住市场特征,增强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湛江区域性创业孵化基地和博士及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正紧锣密鼓加快推进,并继续开展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经认定后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一次性奖补。继续实施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一次性奖补政策。鼓励建设村(居)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平台),符合条件的按每个10万元给予一次性补助。
培养一批创业精英,推荐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营者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由就业补助资金按1万元给予补助。把优秀创业项目资助标准提高到3-10万元,每年通过举办大赛选拔项目资助、落地项目选拔资助或社会征集项目资助等途径,对我市优秀创业项目给予资助。
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创业孵化基地结合产业特色开展创业培训,为重点群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业服务,支持稳定就业压力较大地区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免费经营场地,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随着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全市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其中,智圆谷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汇聚着一股青年先锋力量。
“我是湛江人,虽然在外地工作生活多年,但近年来湛江市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越来越好,我希望通过动漫的形式将湛江的传统文化特色展现出来,推广出去。”湛江青柠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乾谈到青柠动漫回归湛江本土的初衷,他说,雷州半岛本土特色文化是他创作的源泉,并对在湛江创业,打造属于本土文化符号的动漫形象充满信心,这是他20多年动漫从业经历以来,对文化事业的初心与坚持。
“智圆谷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湛江市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政府引导、民企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运营,结合湛江市的经济生态和地域特色,为入孵创业企业整合了创业所需的各项便捷资源,突出全程式一站式的鲜明孵化特色。”智圆谷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总经理苏楠祺介绍,中心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提供物业服务、综合服务、培训、投融资服务、公共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孵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在孵企业涵盖了海洋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基地被评定为国字号众创空间。
干事创业蓬勃发展,折射出湛江浓厚的创业氛围,是全市市场主体突破发展的一个剪影。每一个创业者都是30万户市场主体中的一员,力量层叠,智慧汇聚,共创湛江活力。
暖企“政能量” 促“湛”放活力
国家赋予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与海南相向而行”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目前,湛江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的系列“硬核”支持政策,力保“看好湛江、投资湛江,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持续发力,进而有为。
《湛江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出台,推广“证照分离”全覆盖,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湛江营商环境升级。《湛江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行动计划(2019-2022)》《湛江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先后出台,则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台《湛江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落到实处,全力推动了全市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船务代理公司只需‘一个平台上登录、一次性输入信息’,即可办妥通关报检、船舶出入境申报等手续,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享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带来的便利。”湛江边检站副站长胡志辉说,湛江近年来口岸经济发展迅速,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湛江边检站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科学制定走访路线,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简化口岸行政许可办理手续,积极推行“三个一”(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站式”联合办公、通关作业无纸化等服务举措。
上半年,湛江“单一窗口”平台共流转审批业务申报2000余次,通关系统采集数据6000余条,为企业节省费用约10万元。
近年来,湛江商事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取得突破,涉企证照精简,经营许可审批改革、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等不断突破,湛江市场主体活跃度得到提升。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新型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用好“粤系列”产品,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不是一个数字,而是扎根湛江的信心,是建设湛江的奋斗。新增市场主体涌现,是湛江经济微观基础积极变化的体现,凸显湛江经济内在活力强劲。湛江这片热土,在“政能量”的硬核支持下,力量更大、更强,“湛”放未来,活力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