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返乡创业带动廉江乡村振兴

2020-08-28 09:2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图 通讯员 劳春林 揭英隆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天地更加广阔。在橙乡廉江,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带动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汇聚。他们在城市学习了本领、积累了知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扎根家乡,带动老乡们一起发展、一起致富,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

茗皇茶基地。罗斯文 摄

山区农民种茶奔康的“领头雁”

虽然个子矮小、长相柔弱,却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为了圆年少时的一个梦,李丹辞去了高管和高薪的工作,从大城市回到家乡长山镇,当起了“新农人”。她对家乡的贫穷落后念念不忘,决定重返故园,为这片深情的故土做点什么。

蔡平珍(图中)带领种植的辣椒获得产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长山有种茶的历史,但种植面积小,家庭作坊生产,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李丹大刀阔斧,引进台湾金萱、翠玉茶种,以种“有机健康茶”为标准种植茶园,走品牌之路。她在长青水库边建起了占地100多亩的大型制茶厂,与农户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发展模式,无偿提供茶苗,派专家指导种茶技术,生产的茶青由茶厂收购,再加工销售,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贫穷的土地上“拓荒”,最难是开端。李丹已经记不清走破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只清楚记得笔记本上写下的四句励志诗:“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回来的初衷不是为了享福,而是要探索一条新的致富路,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给家乡发展铺一条康庄大道!

荒山一片片绿起来,村民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茗皇茶”成了名副其实的“扶贫茶。如今,茶乡人早已过上了歌中唱的幸福生活,3000多户贫困农户走上种茶脱贫致富之路。在李丹“种茶致富”这面大旗的引领下,有机茶园如同星星之火,从长山镇蔓延到周边十几个镇,种茶面积3万多亩,年产干茶7000多吨,直接带动12万农户从事茶叶种植。廉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台式乌龙茶和全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茶业形成了全产业链,带动了旅游、物流、加工、茶具销售等行业同步发展。

今年疫情期间,李丹多次驰援湖北,给白衣勇士捐赠5万多朵、价值300多万的““植物熊猫”金花茶。

李丹还联合8家茶业共同申报“廉江市茶叶产业园”,意欲打造一个“百亿茶产业航母”。据悉该项目目前已经通过批复,正在建设中。

带着妇女撑起半边天的“辣妹子”

“辣妹子说话泼辣辣,辣妹子做事泼辣辣,辣妹子待人热辣辣,辣椒伴她走天下……”

蔡家墩返乡创办桉树育苗基地,解决农民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一首脍炙人口的《辣妹子》,也是对蔡平珍最生动形象的概括——它唱出了蔡平珍的为人处世,唱出了蔡平珍的创业之路,更唱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现代女性风采。

水央塘村3000亩连片辣椒基地,每到夏秋之际,碧绿的椒苗连绵起伏,一望无际;进入秋冬之交,翠绿的辣椒挂满枝头,随风摇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也记录着蔡平珍的创业历程。在横山镇水央塘村,提起蔡平珍,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个风风火火、敢为人先的“辣妹子”,更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横山镇历来就有着种植辣椒的传统,但由于个体小、品质差、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蔡平珍从小就一个梦想——长大之后带领村民科学种植辣椒,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1998年,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蔡平珍放弃了大都市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水央塘村,重新捧起“泥饭碗”,带领村民科学种植辣椒。刚开始,大部分村民都不相信这个还略带青涩的“学生妹”,但是蔡平珍没有气馁,带着几个村中姐妹“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边探索农科技术,一边积累种植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付出,蔡平珍她们种植的辣椒获得了产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她们的辣椒种植大军。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蔡平珍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更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企业发展道路,成立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建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备流通冷库,注册了“湛绿”牌商标,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辣妹子”蔡平珍正带着她的辣椒种植大军,向着致富奔康的目标阔步迈进,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今年31岁的蔡家墩返乡创新创业十余年来,带领村民发展绿色产业走上致富之路。如今,他一年支付农民工的工资达400多万元,被村民推选为村干部,被廉江市关工委评为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其创办的生产基地被授予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文俊家庭农场“农场主”梁文俊,秉承绿色生态种植理念,致力发展“大农业”。

2004年初中毕业后,蔡家墩跟村人到广西某地一育苗场从事培育速生桉树苗。他发现培育桉树苗来钱快,种植速生桉同样来钱快,便萌生了回家乡育苗种树的想法。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暗中“偷师”、明着请教,他学到了育苗和种植的技术,于是返乡创办桉树育苗基地,并逐渐扩展到绿化树苗培育。

勤于思考的蔡家墩发现,育苗基地的营养杯所用的营养土比较重,农民搬运幼苗上山种植不方便,且效率不高。他多方请教、深入研究,利用谷糠和粉碎的椰子皮等植物原料替代泥土填充营养杯,既营养丰富又轻便,还可以采用机械化生产。于是他购买了7条生产线,每天生产30多万只营养杯,解决农民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在成功办起营养杯生产线和桉树育苗基地之后,2013年,蔡家墩注册成立了湛江卓越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走上规范化经营。目前,他已承包村中土地1300多亩,除了经营养杯生产线、桉树育苗基地,还有绿化苗圃基地、养殖场等,其中400多亩的苗圃基地主要培育白银树、日本紫藤等名贵景观树木和花草,都是订单农业,长期雇佣工人60多人。他还与外地客商合作,季节性承包600多亩农田种植毛豆,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用工高峰时一天需600多人,工人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

蔡家墩被推选为蔡屋萡村的村干部之后,更加努力提高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村里一口鱼塘,在他的运作下,租金便由原来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22000元。此外,该村和附近村的1300多亩土地通过流转出现了产业兴旺的好景象,租金高达65万元,大部分村民因此受益。

致力发展“大农业”的“新农人”

在高桥镇坡督村辖下的双旺村,有一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文俊家庭农场;“农场主”是带领村民走向兴农致富路的90后“引路人”梁文俊。在梁文俊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下,双旺村一带逐渐展现出一幅百果飘香的新农村画卷。

李丹(右二)以种“有机健康茶”为标准种植茶园,走品牌之路。

梁文俊坚信,广袤的农村是创业就业的广阔天地。梁文俊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在珠三角务工一段时间后,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回到家乡创业。他从廉江市相关部门成功申请到青年创业基金5万元,流转50亩土地种植茶叶,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2017年,他扩大农场规模,种植了500多亩红橙,同时带动周边村庄60多户农户种植红橙200多亩。

文俊家庭农场坚持走农场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的路子,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秉承绿色生态种植理念,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同时,农场创新经营模式,生产与市场紧紧连结在起,使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去年农场经营性总收入近200万元,纯收入近50万元,还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能力,梁文俊多次外出“充电”,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福建、台湾等地学习种茶制茶技术,还邀请福建和台湾师傅前来指导。他利用学到的农业知识改善农场基础设施,提高农场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19年,梁文俊成立了湛江市新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逐渐扩大土地种植面积和实现规模化种植,压缩生产成本,致力发展“大农业”。目前,文俊家庭农场占地面积700多亩,其中种植红橙500多亩、茶叶100亩、沃柑40亩、火龙果50亩,还经营鱼塘59亩。

梁文俊表示,下一步家庭农场计划打造农家乐和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一个接触大自然、领略田园风光、体验乡土气息的好去处,助推乡村振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