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驰援石首广东医疗队队长、03届临床医学专业校友孙小聪也在现场领奖。记者连线时,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他心情激动:“和钟南山、张定宇、陈薇这些前辈一起在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非常荣幸。援鄂历程在我的人生中是一笔浓墨重彩的经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务人员,能够有机会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业务能力完成使命,我非常高兴。”
孙小聪受表彰。
2020年2月11日,担任队长的孙小聪带领第二批湛江医疗队队员出发赶赴湖北荆州。2月19日,他带领队员成功为一名危重症新冠肺炎应用呼吸机患者拔除气管导管,这是荆州市首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病例。
勇敢的心 勇敢前行
孙小聪的微信名是“勇敢的心”,这来源于他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勇敢的心》,意指人们只要怀揣着勇敢的心(精神、信仰),就会让人变成勇士。电影让年轻的孙小聪热血沸腾。勇敢,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今年过年时,孙小聪接到科主任邓烈华来电,问他去不去援鄂,“去!”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在医院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开口一般是找自己信得过的人,主任打电话给我,说明他对我人品和业务能力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无价的。”确实,邓烈华选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他“人品正直,很有责任担当”,“他已经是正高职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时间在ICU临床第一线。去湖北救治重症病人,从能力方面我们对他是放心的。第二他曾经援藏,有相对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经验,去湖北能够比别人更好地适应。”
2月12日出征时,所有人对即将面临的挑战都忐忑不安。身为队长的孙小聪把压力一肩扛下,在出征时立下军令状给队员吃定心丸:“一定会将医疗队17人完完整整、一个不落地带回湛江吃海鲜!”一同出征的同科室护师符景松在那一刻热泪盈眶:“你就是我们的大哥,我们就是你的弟弟。我们兄弟共同战斗在疫情一线,共同战斗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无怨无悔!”“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科室的,了解他的为人,知道他不是‘吹水’,有个大哥‘罩’着,心里就不会迷茫。”护师林康兴坦言:“回想起来其实他心里也有很多不确定,但是作为队长,他扛住了。”
到达湖北石首,医疗队员不由得心里凉了大半,形势比他们想像中更严峻!大批的病患、超负荷的医疗系统……当地官员讲起来竟忍不住像孩子般哭泣。到了定点医院后,孙小聪甚至没有时间接受防护知识培训,马上就进了病房为危重病人插管。当时医疗资源和防护用具十分紧缺,近距离面对面地为新冠病人插管,医护人员存在着极大的感染风险,但孙小聪没有丝毫犹豫,救人要紧!
他说:我就是个普通医生平凡人
援鄂期间,孙小聪比别的队友更长时间地呆在病房,别人都是在防护服里垫个尿不湿,他还得在尿不湿上加块卫生巾。出了病房回到酒店,别的队员抓紧时间休息,他还得和当地医疗机构、省卫健委、荆州总部等各方联系,开会讨论更新信息……住在隔壁房间的队员都知道,他每天晚上都忙到两三点才能入睡,一大早八点又必须起来,经常依靠安眠药才能眯上一小会。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孙小聪上有老下有小。他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龙凤胎女儿曾经接受心脏手术。面对孩子,他马上变身“慈父”。他在隔离病房遇到一位病童,因为身边没有家人情绪低落,他自掏腰包给孩子买了玩具和练习册,给小朋友安排每天“作业”,陪他玩玩具,让孩子在病房里的生活更充实。他的一对儿女在家则每天吵着要家人带去商场看“最美逆行者”巨幅海报,对着他的照片喊爸爸。回来当天,两个孩子在小区楼下等他,一见到孙小聪马上冲上去又抱又亲。那一刻,他不再是冲锋陷阵的医疗队队长,而是孩子们身边最温暖可爱的“大白”爸爸。
援鄂回来后,医院同事见到他总打招呼笑呼他“英雄”,他连连摆手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医生平凡人。”
他们说:后怕,但不后悔
不少援鄂队员都被称为“英雄”。符景松说:“我更愿意被叫勇士。”出发时就是抱着英勇就义的敢死队心情,“一开始没想过能回得来,后来在聪哥的带领下,一步步改造病房收治病人,一个个目标完成,大家才觉得有了希望。现在回想还是有点后怕,但是如果再来一次,相信我们还是会这样选择。”
在当地,他们像“升级打怪兽”一样克服一个个困难。大概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拼命”。为了穿脱防护服不受感染,零下几度,在防护服里他们只穿一件薄薄的手术衣,病房里面不允许有任何取暖设备,他们只能硬扛。长期佩戴N95口罩,多数人出现了胸痛胸闷症状,尽管设置了高流量吸氧器,但为了给患者省下更多医疗资源,医护人员都自己默默忍受。把孙小聪视为偶像的符景松说:“聪哥都是报喜不报忧,负面的能量他都自己处理消化掉了。”
记者采访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时,每一位医生都觉得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科主任邓烈华表示非常理解:“我相信不仅仅是他,每个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选择上,因为医生的职责就是千方百计让病人活下来。”科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张媛莉点头同意:“ICU一直都是这样的传统和氛围,灾难面前冲锋在前。像非典、汶川地震等,重症医学的大腕们一直都是在前线。”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时,两位科室的负责人最先穿上了防护服进入病房。1月29日他们就治愈了粤东西北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0万广东医校友、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坚守本职、本岗,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从医院到社区,从病房到实验室,处处都是他们的抗疫战场。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医者仁且勇,赴难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