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满载荣光 英雄归来

2020-09-11 09:2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 邓耀瑞

昨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今天英雄归来、共享荣光。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ICU护士长黎月秋、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小聪赴京参加大会,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9日至10日,他们满载荣光相继返回湛江,在湛江机场、湛江西客站,社会各界手捧鲜花,热情迎接英雄归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专访,聆听抗疫故事,领略英雄风采、共享英雄荣光。

黎月秋载誉归来。 记者 林石湛 摄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ICU护士长黎月秋:

    “这份荣誉属于湛江全体抗疫医护人员”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份荣誉不属于我自己,而应该属于湛江援鄂医疗队、属于湛江全体抗疫医护人员!”9月9日下午2时,在湛江西客站,手捧荣誉证书走出列车,从单位工作领导和亲人手中接过鲜花的黎月秋心情依然激动。

    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战友们”,听着钟南山院士激情澎湃的发言,黎月秋回忆起驰援湖北“战疫”最艰难的时刻,不禁心情澎湃。她说,自己获得这份荣誉是属于湛江全体医务人员,要把这份荣誉珍藏起来,珍藏心底,化作一种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政府、医院组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号召,作为一名党员,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ICU护士长黎月秋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到最需要她的地方去。

    2月9日,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湛江市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其后进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她与“战友们”以身涉险、奋战前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为支援武汉夺取“战疫”阶段性胜利作出应有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位“白衣战士”的时代风采。

    到达武汉后,黎月秋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开始最美的逆行,开始紧张和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她每天要执行大量的治疗、护理和随访等工作,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抽血、导尿、吸痰、穿刺,每一个动作都是把自己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但她和她的战友战胜了考验。因为在武汉抗疫中表现突出,黎月秋被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先进标兵”。

    “所有舍生忘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湖北41天的日日夜夜,所有舍生忘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黎月秋动情说道,救死扶伤是我们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国家和人民却给了我们莫大的荣誉,我为是一名湛江援鄂医疗队员深感荣幸。

    黎月秋回忆说,援鄂“战疫”期间,在方舱医院每天都是超负荷、高强度工作,穿着厚厚笨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一呼吸就容易影响视线的防护镜,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都是尽量少喝水,不上厕所,每天6至8个小时连续工作,汗水浸透了衣背,脸上压出了血痕,手上长出了小疙瘩,有时因为缺氧导致闷热头晕。”

    每当最艰苦的时候,黎月秋总会想起在武汉抗疫一线临时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的情景。她在抗疫的日记写着:“作为一个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在这样的环境下重温入党誓词,更坚定了我跟党走的信念,我必须不怕困难拼尽全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那些日日夜夜,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捧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我心里很激动,也有很大的感触。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以及一个普通的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我必须不怕困难拼尽全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黎月秋如是说。

    黎月秋的丈夫伍志强同样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谈及当初妻子想报名赴湖北武汉支援抗击疫情,伍志强给予妻子最坚定的支持。“老公,我想去湖北武汉支援抗击疫情!院里明天就确定名单了。”2月5日,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的伍志强收到爱人的微信。“我支持你的决定,家里我能处理好!”这是他给爱人的回复。伍志强说,疫情面前,援鄂“战疫”,是所有医护人员的责任,我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妻子的选择,做她最坚强的后盾。

孙小聪载誉归来。 记者 林石湛 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小聪:

    “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抗疫胜利属于全国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了全国医务人员、科技人员巨大的鼓舞,驰援湖北抗疫经历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9月10日晚,在湛江机场,从单位领导和亲人手中接过鲜花的孙小聪依然难掩激动之情。他说,和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这些前辈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感到非常荣幸,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应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广大的湛江援鄂抗疫医护工作者。

    孙小聪认为,抗疫斗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我们国家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和优势资源抗疫,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初步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势头,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精神。

    疾风知劲草,时势造英雄。今年初疫情爆发,孙小聪主动请缨,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一肩担起重任,带领第二批湛江医疗队出征,又被省卫健委安排担任援石首广东医疗队的队长。石首中医医院被临时改建成为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收治多例危重症病人。第一批湛江医疗队入驻方舱医院的队员因此特别担心自己的同事,“石首的病房环境比较简陋,比较担心他们操作过程中防护服漏缝滑脱,希望他们工作时一定要沉住气,不要着急”。尽管有感染的风险,孙小聪还是毅然给病人进行了气管插管。“看到病人情况危急,没考虑那么多,职业与专业促使我要对病人负责。”

    孙小聪回忆说,到达石首的前几天,因为病房是临时改建,条件、环境与标准有差距,为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需要完善,身为队长的孙小聪一直不断在医院与酒店之间奔波开会协调,晚上需要靠安眠药入睡,以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血红的眼睛、憔悴的面容,其他队员看在眼里十分心疼。

    谈到此次受表彰,孙小聪说:“我倍感荣耀和激动,医护人员本应救死扶伤,用行动去书写忠诚。没想到党和国家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如此重视,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一直以来,孙小聪认为,自己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本职工作,责无旁贷。

    “很高兴能用自己的业务能力完成使命”

    为人担当负责,是孙小聪给人的印象。孙小聪认为附院的科室老主任姚华国对他影响深远。入职不久,孙小聪就遇到抗击“非典”。当时情况之危急给这个新人带来极大震撼,他深切感受到人们生命的脆弱,“如果重症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单纯是挽救一个生命,挽救的还是一个家庭。”令他感动的是,姚华国主任跟他说,危险的操作让我来做。“我是科室的头,家里孩子也大了,我不上谁上?”姚华国身先士卒的勇气,给附院重症医学科乃至他的学生孙小聪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此次驰援荆州战场,孙小聪带领湛江、河源、潮州和江门4队共69名队员在石首市中医医院开展了病区改造及接管重症病区等工作。在短短一周内,医疗队完成了重症监护病房的改造;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拔除气管导管、深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术等治疗;首次在石首市中医医院应用重症超声技术,为危重症新冠肺炎应用呼吸机患者评估心脏功能、肺功能;荆州市首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病例转危为安……湛江市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争分夺秒与病毒搏斗,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石首市当地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表扬,同时受到广东省委、湛江市委领导的好评和赞誉。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务人员,能够有机会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业务能力完成使命,我觉得非常高兴。” 孙小聪表示,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医疗队队员在驰援抗疫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医疗队取得的所有成绩与母校广东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多年的培养密不可分。他说,驰援湖北抗疫是人生中宝贵财富,自己将不断提升医德医术,为湛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湛江医护人员和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一道,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最前线。”孙小聪回忆说,大家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在驰援湖北和守护湛江两个战场上,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克服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用行动展现了“白衣战士”的无畏、坚韧、奉献与坚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演绎着平凡而伟大的精彩,我为自己是一名援鄂抗疫医疗队员深感荣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