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河流水质的应急监测。记者 李忠 摄
日前,我市7个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站全部运行,实时对水质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确保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
这是省水文局湛江水文分局以新技术引领,推进智慧水文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湛江水文信息采集自动化水平、水质检测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应急监测能力不断加强,水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水文信息自动测报率达100%
“雨量、水位、地下水、墒情等水文要素全部实现在线监测,自动测报率达100%。”该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流量测验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基本水文站流量全部实现自动监测。
同时,湛江水文还对现有水文站增配视频监控,尤其是在部分重要报汛站水尺处也安装了视频监控,起到了在三防会商中关键时刻,关键数据一目了然的作用。
通过推广使用广东水情APP,巡查人员传输和收集数据更加方便快捷。
水质检测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据介绍,该分局水质监测中心配备先进的自动化仪器设备,在提高实验室内水质监测设备和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水质在线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水文部门作为处置水污染事件的“先锋”,加强经常性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和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
针对水文“点多、面广、线长、人少”的现状,该分局通过采用巡测为主、驻巡结合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文测验任务繁重与人力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保证了基本水文站和各类专用站点的管理以及测报工作的开展。
实现数值化预报
湛江地区中小河流众多,中小河流洪水具有历时短、强度大、流速快,汇流时间一般在1-3小时的特点。
在中小河流预警方面,湛江水文开展洪水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查勘熟悉各河流历史洪水情况、堤防防御标准、沿河村镇人口、社经指标等信息,收集沿河村镇防汛责任人信息,并建立数据库。依托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分析计算各级洪水水面线,提出并确定中小河流预警水位;部分河流还沿河增设预警水尺和历史洪水标识。
该分局完成了全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20个水文水位站水位流量关系确定,并进行了审查,为做好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汛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应用集水雨情会商、洪水预报、站网信息管理等八大子系统的全省中小河流综合业务系统平台,所有遥测站点数据每5分钟就可以完成,从采集、传输到分发全省各级水文部门全过程,实现了即采即传即用。在已开发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中小河流预报断面、水库入库预报断面以及干流主要控制断面等的预报方案,并建立了洪水预报体系,实现了数值化预报,为全市防汛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