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夏那一方天地,正在搅起一股热潮,番薯开挖,订单纷至,扶贫消费,网上热销,产业兴起,土地升价,产业扶贫带动功效开始展现。
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产业扶贫基地50多亩优质番薯日前开挖,正高价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了脱贫,带动了结构调整,带旺了一方乡土。

品牌经营 贫瘠土地种出高价番薯
记者近日来到建设一新的南夏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向位于村西的那片100多亩的产业扶贫基地。
沿着一条新开辟的沙石路,来到扶贫番薯种植地,绿油油的田园里,番薯挖掘机隆隆开过,一串串一个个,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心香”“哈密”“济薯”“紫薯”等品种番薯,散落在翻开的红土上。几十个农民跟着收拾,集中送到园地边的大棚里,然后筛选分类,装入有“南夏番薯”品牌包装的纸箱里。
在园地里指挥的广东海洋大学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植秀成手中的电话这时响了,对方是湛江市霞山区一家美食品牌店,以3元1斤的价格定购几百斤紫薯,预定第二天送货上门。
植秀成称,就在前一天,广东海洋大学定购了2200箱共2万多斤番薯,还积极联系校友,推介优质扶贫番薯,进行大量定购,价格是外面市场同类产品的两三倍,绿色品牌和“扶贫消费”推动了南夏番薯热销。
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洪泽生说,这里的土地本来很贫瘠,但扶贫番薯讲技术,绿色标准种植,品种优,口感好,种出了高价番薯,所以卖得欢。
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农业经济管理干部学校、麻章区统计局等单位驻村扶贫5年来,注重产业扶贫,在村边开辟了100多亩的产业扶贫基地,开路拉电平整土地。去年开始种80亩的番薯,推行绿色生态标准种植,大学教授到田头指导,传授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耕作,冠名“南夏番薯”精心经营。结果一炮打响,首批扶贫番薯去年底开挖,高价畅销各地,为5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6万多元的分红。
今年的番薯收获季,各地订单飞至。植秀成精心计算着,表示这批番薯售完后,预计贫困户又有四五万元分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目的是以基地为中心,打造出一条产业之路,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他说。
南夏番薯 带动一方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放眼望去,只见基地周边已发展起一片片绿色的番薯地,还有大片新翻开的待种土地。南夏村党支部书记洪聂带着记者在四周转了一圈,指着新翻开的土地说,那是外地老板前来租地准备种植的。“预计到年底,这里将形成超千亩的番薯种植基地。”洪聂兴奋地说。
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入村扶贫以来,深入了解到南夏的土地虽然多,占了太平镇的约十分之一,但种植模式落后,品种单一,全是低效的甘蔗桉树等农作物,成为导致南夏村发展滞后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于是,扶贫工作队决定开辟扶贫基地,发展新的农业产业,推行新技术新模式,以新产业带动农民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新模式改变农民落后的耕种方式,以高效的经济作物带动农民种植效益的全面提升,达到基地扶贫功效的最大化。
植秀成说,开辟基地种植优质番薯两年以来,进园务工的农民及贫困户学到了技术后,有的就把自己的耕地上的桉树砍掉,改种优质番薯,扶贫队也及时提供优良种苗及技术指导,统一标准种植,收成后统一包装出售。并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收购南夏番薯,探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南夏番薯产业健康迅速发展壮大。
据悉,目前当地村民有几十户相继种起几百亩“心香”“哈密”等新品种番薯,围绕基地形成规模化种植。外地老板看到南夏番薯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也纷纷跟进,高价包租土地连片种植,使南夏土地租价从300元猛升至800多元,极大地盘活了当地土地资源,提升了农民收入。同时,这也影响了周边的角塘等村庄,如今成片的番薯地陆续开辟出来。
洪聂说,这就是基地的辐射效应,新的产业在南夏基本确立,不仅带动了全村50多户贫困户的脱贫,更带动了一方的新发展,乡村振兴按下了“快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