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霞山区紧扣打造港产城联动的滨海魅力中心城区总目标,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全面掀起“招商选资”新高潮,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同德制药有限公司口罩生产线。 记者 刘冀城 摄
坚持党建引领,率先垂范推动招商选资
霞山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招商工作,致力打造“党建+招商选资”展示平台,“一把手”亲力亲为、冲在一线,率先垂范大招商、招大商。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当好招商选资“领路人”。区委书记龙小艾亲上招商第一线,做到对重要客商亲自拜访、对重大项目亲自洽谈、对重大活动亲自挂帅、对重大项目亲自包抓“四个亲自”,主动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推动了一批项目的务实合作。特别是近年来,龙小艾亲自率队赴海南、陕西、深圳、佛山等地考察调研、走访客商,扩大霞山朋友圈,与海口龙华区签订两地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来,全区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超亿元项目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突破47.84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11个,其中投产7个,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8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3个,其中投产2个,今年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引导人人都是“参与者”。强化各级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责任,明确“一把手”就是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区四套班子领导领衔招商项目责任机制,由“一把手”向区四套班子领导延伸。去年3月,成立区投资促进局作为招商部门,成为湛江市各县(市、区)第一支专门组建的年轻化、专业化的公务员招商团队。各级各部门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关键少数”行之以躬,主动走出去,寻找好项目,上门对接,精准招商。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把招商引资纳入“四个绩效”全面考核重要内容,对招商引资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突出的个人优先重用提拔,激励更多单位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形成齐心协力唱响招商“大合唱”。
坚持扩能增效,着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霞山区始终立足企业实际,指导企业通过工业技改、研发创新、产品更新等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加快实施增资扩产,强化企业扩能增效,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近三年来,共计投入技改资金20多亿元,助力44家企业完成技改创新活动。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
一是支持本地企业扩能增效。积极为本地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鼓励支持本地企业扩能增效,增强企业竞争力。如:广东润炜文具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文具铅笔生产和销售出口的龙头企业,2018年和2019年该公司铅笔销售额和出口额均居广东省同行业第一。但由于该企业现有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部分订单流失。龙小艾多次率队到现场开展调研,多方协调支持该企业投资建设年产5亿支铅笔及系列文具套装生产线项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引导该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该企业已在国内和欧盟分别注册了多个自主品牌商标,有力推动了本地企业扩能增效、快速发展。
二是鼓励本地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突破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扩能增效。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龙小艾当起了企业的“指导员”,协助广东同德制药有限公司以两个“首个”,一个“奇迹”,从筹建到试产仅用10天时间,成功转产防疫消毒液和口罩。该企业拿到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首个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并在3天内调整搽剂喷雾生产线作为日产能8吨的75%乙醇消毒液生产线,成为湛江市首个应急物资技术改造转产项目,共投放市场100吨消毒液,有效解决市民防疫迫切需求,助力湛江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此外,东兴石化“异构化装置配套处理”项目改造、广东润炜文具有限公司彩色铅笔自动化技术改造、湛江龙威水产实业有限公司南美白虾精深加工技术改造、湛江康年橡胶有限公司护目镜和隔离面罩技术改造、湛江市绮豪服装实业有限公司防护服和隔离服技术改造、湛江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纺粮油(湛江)有限公司锅炉改造等多个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坚持主动对接,提升招商选资工作成效
霞山区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积极谋划引进实施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新项目、大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
一是着力在引“大”上下功夫。霞山区本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主动承接中科炼化和巴斯夫石化产业辐射,着力引进中下游配套产业。目前,与我国石化装置维保龙头企业—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就湛江茂化建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石化维保总部基地项目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在霞山区范围建立总部经济,计划投资总额约5亿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同时,霞山区还注重引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今年来,全区共对接来霞考察团队27批60多人次,第三季度成功与湛江市茂源置业有限公司、湛江市燊煌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额约为3.32亿元。
二是着力在引“新”上下功夫。霞山区紧盯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引进军民融合、大健康、文化旅游产品制造、数字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目前,作为重点发展医药、大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基地的华港工业小区入园项目24个,其中建成投产17个。中冠工业异辛烷、鸿达高级润滑油等项目现已投产,还成功引进粤西九州通大健康产业基地、粤西现代医药中心、广东移动粤西数据中心、天禾华南农资储备基地等多个优质项目。
坚持强化保障,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霞山区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拿出最硬的措施,提供最优的服务,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霞山区出台了一系列亲商安商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试行)》等优惠政策文件,对外来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鼓励、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用政策杜绝刁难、敲诈勒索、吃拿卡要、打击报复企业的行为,给企业安心生产的营商环境。如,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供应,该区积极宣传省市技改优惠政策,通过技术改造新增或转产的产品纳入疫情防控调拨使用,对其设备投资按照不超过发票金额的70%给予事前奖励,激励企业通过扩产转产生产防疫物资。此外,还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子女享受就地择校、直系亲属就地落户等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二是进一步完善园区平台。大力推进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园区扩区增容工作,全方位完善功能,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整合盘活园区土地资源,出台了《霞山区工业园区土地整合盘活工作实施方案》,对园区内因停产、半停产造成土地低效利用但未构成闲置的工业用地进行回收,并通过招商选资实现腾笼换鸟。近年来,共回收了东胜矿业、启城木业、圣海水产等低效土地共计约176亩。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完善了临港工业园宝河路道路工程以及该片的供电、供水和排水、排污工程;完成了调罗村片供水工程、华港变电站输电线路改造工程以及园区绿化植树工程;建成临港工业园封闭式管理区域工程;加快推建调罗村段土方工程以及该片的排水、排污工程等,着力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功能。
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实行区四套领导班子牵头包保制,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现场办公、全速推进”的工作机制,切实当好企业的“保安”和“保姆”。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实行分类综合“一窗受理”,建立“一门式、一网式”新时代智慧政务服务中心,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实现阳光作业,特别是对于新落户项目,一批工作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营商专员”对企业政策宣传、全程代办、项目跟进、问题协调、监管保护提供全程服务,打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接下来,霞山区将以参与一通道一港区一示范“三个一”建设、湛江综合保税区选址霞山临港工业园、湛江高铁中心枢纽站落户霞山、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湛江大道建设等为发展契机,继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护商”的良好经商环境,着力打造企业创业创新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