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围绕“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的发展战略,通过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义新区两个高、新开发区,金龙腾飞,打造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新城区、浙江中西部崛起引领区、全省海陆开放大通道示范区、全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区,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高
高,是高端,技术含量高。
15.3平方公里的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华联动创新区,有今飞凯达、金字火腿、东晶电子等一批上市公司,阿里、银泰、腾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汽车制造、健康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等特色产业成长迅速,集聚了629家“四上”企业、1500多家工业企业。
金义新区中的金华科技城总体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依托金华理工学院、浙江龙芯智慧产业园、浙大网新科技孵化园等项目,重点打造四大高能级平台:依托现有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北航北斗应用研究院等,新招引10余个科研院所,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科创产业体系和高精尖科创平台。加快建设金华理工学院,引进其他知名高校及附属小学、中学,建成一体化教育产业体系和高水平教育平台。以龙芯中科、清华同方、开尔新材、今飞摩轮、荣顺科技龙头引领,加快企业技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招引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全力培育产城融合发展新局面和高质量产业平台。以金华高等研究院、浙大网新为载体,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新材料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全球青年科学家创新城”“千人计划”产业园和“金华人才大厦 ”等高层次人才平台。
四个平台各有侧重点,依托现有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北航北斗应用研究院等,新招引10余个科研院所,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科创产业体系和高精尖科创平台。
关键词 新
新,是前沿,引领产业方向。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4家、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5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19家,集聚诺贝尔奖等国际顶尖人才、“国千、省千”人才近20人。数字经济2001年起步,已建成园区12个,集聚培育数字经济企业1500余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3家、上市企业3家。
作为金义新区中的金华科技城的首个落地项目,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孵化园是金义科创廊道的示范和标杆。园区以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研发平台为主,以文化创意、信息服务、金融投资等生产性服务业为辅。截至2020年9月,园区已累计联系各类科技、人才项目16500余个,邀请来访实地考察项目240多个,储备各类科技人才、商业生活配套意向落户项目41个。
采访团参观金华开发区和金义新区,当中的高新企业和处于国际前沿的技术令我们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好,效益好,赚钱。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托管一乡三镇四街道,面积261.8平方公里,建成区5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55万人。历经28年发展,先后获评“两化融合”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国家及省级荣誉三十余项,全力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2019年,开发区GDP增长6%,规上工业产值503.8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9.98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3亿元,税收收入5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3亿元,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8%。
金义新区发展动能强劲。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8亿元,增长6.1%,浙江省排名前移4位。金华市通报的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50%指标增速排名金华市前三,其中财政总收入、工业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5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二季度经济大会战5月份月度评价等次为“优+”,位列浙江省第12名,在金华市排名仅次于义乌,列第2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整体实力逐步增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综合交通互联畅通、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为打造省级战略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今年以来,金义综合保税区不断实现业绩逆增长,1—8月实现进出口额约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78%;跨境小包出区约269万个,同比增长60.5%。在全国14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金义综保区最新排名升至第80位。
纵观国内的成功经验,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高新企业是强力引擎,效益好、有活力的高新企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总量和发展后劲。所以,金华花大力气抓高新企业,这个路子是对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高新各为翼,振翅入青云。金华,已经插上了高新技术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