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珠江潮头初心激扬

2020-10-27 09:5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 吴建韬 通讯员 林宁

    庚子仲秋,东莞市南城区一座写字楼的会议室里,长桌旁响起热烈的讨论声,绕桌而坐的一群人,操着爽朗的吴川乡音,激扬初心。

    这是东莞市吴川商会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场面气氛热烈。12年前,在上级党委的推动下,吴川市首个外出商会的基层党支部在东莞成立,并被上级确定为省级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单位。12年来,这群闯荡商海的吴川籍党员,无论工作多紧,始终严格按党章规定,定期过组织生活。凝神聚力学习,奋发作为创业。这个基层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擎起猎猎飘扬的鲜红党旗。

    猎猎旗扬立碧潮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吴川人陆续闯“珠”,创业兴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冲浪”。据估算,在东莞的吴川人一度超过10万人。为了让在莞企业家及党员有自己的“家”,2007年9月,吴川市驻东莞外出党员联络处成立,2008年6月,联谊会升格为东莞市吴川商会,2009年,该商会党支部成立,由此展开“党建+商会”工作双推进的进程,既就近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又为商会注入党的坚强领导。从2009年至今,该商会党支部接连获得吴川、湛江、东莞的先进称号,“老支书”林振华也连年获得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从外出党员联络处到基层党支部,从最早的18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36名党员,“党建+商会”成效凸显:构筑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强化教育、管理、监督等基本职能,带领党员激扬初心,永葆本色,奋发作为。从建立东莞外出党员联络处时至今一直从事党务工作的林振华回顾该支部党建历程时,引用了宋词名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这群吴川籍党员的两则小故事,感动着东莞。

    今年春节期间,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紧张时刻,从大年初二深夜开始,一连多日,一位“送餐小哥”驱车前往当地所设的各公路流入车辆检测岗,将一盒盒滚烫的粥和糖水送到冒寒执勤的工作人员手中。这一镜头被市民用手机拍下,上传互动媒体平台后,“燃爆”网络。“送餐小哥”原来是自费订餐慰问战“疫”一线人员的东莞市吴川商会年轻党员蔡宇钦。一时间,“吴川小蔡好帅,东莞寒夜真暖”成为当地手机App的刷屏热标题。

    2018年,在东莞市塘厦镇包地种菜的广西菜农老覃,因摔伤无法下田,眼看成熟待摘的西红柿将烂在地里,获悉此事的该商会党支部,立即组织10多人,前往帮摘帮卖。这“暖心”的西红柿,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共鸣。

    今年战“疫”期间,回到家乡吴川过年的该支部党员们,在发动村民防疫,筹备口罩等物资、停办群体性年俗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表率作用。

    穿上西装是闯荡商海的企业家,撸起袖子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越是细小事,越真实体现基层党员的初心本色。装订整齐的党建台账、设计一丝不苟的“商会+党建”网站、气氛热烈的“云学习”平台,和一宗宗感人的细小事,展示着新时代基层党员的初心使命,传递着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与引领力。

    岁岁善举襄群众

    “自己再难也难不过群众!”,东莞市吴川商会永久名誉会长龙观生,这位慈善捐资累计逾亿元,获慈善之星称号的企业家,在“闯珠”创业前,曾任多年的乡村党支书,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会深刻。

    在龙观生、宁永杰等知名慈善家的率先垂范下,行善襄民活动成为东莞市吴川商会“党建+商会”工作的优良传统。在今年的“6·30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中”,该商会捐资38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商会历年慈善捐资逾4000万元,其中“6·30”活动中累计捐资3000多万元,该商会成员以个人名义捐善款累计数以亿元计,汶川地震和多次强台风后,该商会党支部迅速组织发起慈善募捐活动。

    吴川市福利院是东莞市吴川商会党支部的定点慰问单位,从2009年起,一连11年,该支部班子成员率队携慰问金和油米被服等慰问品前往看望孤儿,嘘寒问暖,给福利院添置硬件设施,并协助解决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各种实际困难。

    “有困难,找组织。”东莞市吴川商会的“党建+商会”工作,在数以万计的在莞吴川人中享有盛誉。异乡急病待援?多次讨薪未果?保险索赔遇拒?商会千方百计提供各种援助服务,开定心丸撑主心骨,解决了一批群众渴求的事。

    该商会在党建工作中,把为群众解难济困和打造学习型商会紧密结合,探讨从更深层次提升慈善事业的效能。对内组织会员参与清华、北大等高端学府的专项学习培训班;对外积极参与吴川状元文化、粤剧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着眼人文建设,倡导先进文化,尤其重视吴川籍在莞青年实现“人的发展”。

    该商会创办首年,一辆长途客车在东莞发生交通事故,车上的15名吴川籍大学生受伤,该商会班子成员闻讯当即赶往医院,垫付30余万元医疗费,联系各方全力协助抢救。事后,东莞市吴川商会和在东莞理工学院就读的数百名学子结下了深刻情谊,从那时候起,双方良性互动不辍。商会不但从经济上资助贫寒学子,还不定期举行创业培训和演讲等励志活动,每年都为即将走进社会的毕业生举办互勉年会。

    大爱无疆,至善无类。在党建引领下,在莞的吴川籍企业家的善举跨越地域。商会会长易亚剑等企业家捐款参与广西柳州三江县的扶贫,“老支书”林振华主动到粤北阳山县的山区小学挂点扶贫。

    眷眷乡心向故园

    在吴川市机关及工商联等上级党委的推动下,东莞市吴川商会把党建工作和“反哺”工程、“添彩”工程和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在奋发作为中践行初心。

    ——塘镇山瑶村从原先的贫困村变身全国文明村。慈善之星龙观生独资捐建面积18000平方米的山瑶小学,硬件设施在湛江市乡村小学名列前茅,捐建的1200平方米敬老院大楼,集中供养全村委会有需要的老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民政部门的很高评价。

    ——万千村道变坦途。2002年,慈善企业家宁永杰曾捐资200多万元回乡修建全长6公里的“樟山大道”,从而带动吴川乃至粤西地区农村修路热潮,成为粤西首个实现硬底化道路村村通的县域城市。

    ——千年水道焕新颜。在该商会会员的积极参与下,吴阳镇霞街筹集巨资,对千年古水道进行综合疏江治污,随着该工程的竣工,千年古水道在夹岸绿荫掩映下泛起涟涟清波。

    ——农民公寓开先河。在黄坡镇的大枚陈村,该商会成员建起23层粤西首座农民公寓楼,为探讨解决农村可分配宅基地不足作出了有意义的试验。

    涟涟鉴水连珠江

    故园情浓,春江水暖。在面对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如何推动家乡经济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接,纳入了东莞市吴川商会党建工作的视野。

    过去12年,商会成员把家乡劳动力直接带到珠三角地区,累以万计,“人带出去”成为链接主线。近年来“产业链带回来”成为新的链接,黄福勇等企业家回乡参与“碧海园”等一批住宅小区建设,裕达酒店、裕达饼业等一批旅游产业及制造业项目对“产业链延伸回乡”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在与吴川市工商联党委的不断互动工作中,党建引领“产业链带回来”成为新常态。

    涟涟鉴水连珠江,不断奋进的吴川人,在飘扬的党旗下,演绎着更大的担当作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