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好人”陈学修的办公室里,塞了满满一抽屉的献血证。从2002年他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至今,18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99次(其中湛江92次,浙江7次),其中机采成份血87次,全血12次,献血总量21500毫升,约等于5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红色的献血证像一颗颗红心,垒在一起是一个温暖有爱的世界。
18年无偿献血99次
陈学修是温州人,中等个,敦厚、实诚,慈眉善目,是位吃苦耐劳的浙商。他十几岁开始学做生意,全国各地跑,1993年来到湛江,爱上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便留了下来,在霞山办起了湛江市宝欣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做塑料编织袋生意。
湛江是农业大市,很多农产品都需要塑料编织袋包装运输,为陈学修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湛江创业的最初十年,他的生意风生水起,盖了楼房, 买了小车,也算小有成就。
2002年12月4日,他经过霞山人大楼附近,见一辆献血车停在那里。那时,陈学修对无偿献血并不了解,听穿着白大褂的护士介绍献血的相关知识,他就记住了两个信息:一是献血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功能造血;二是湛江缺血严重,献血的人少,血库告急。
陈学修二话没说,当场就撸起了袖子验血和献血。“既然献血对自己健康影响不大,还能挽救生命,何乐而不为呢?”他说。
那是他第一次无偿献血。此后,无偿献血几乎成了他的一项任务和工作,“以前半年捐一次全血,现在采用的是机采,短时就半个月一次,一般一两个月机采一次,只要有时间、身体又符合献血要求,我就会去。”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呆在温州老家的陈学修主动报名参与了社区防疫检查和巡查工作。当他回到湛江,了解到湛江疫情期间用血紧张,当天就到赤坎献血屋捐献机采血小板,今年以来他已经无偿献血12次。
从2002年至今,陈学修18年累计无偿献血99次,其中机采成份血87次,全血12次,献血量累计达21500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广东省和湛江市无偿献血多次奖项。
乐当献血宣传员 希望更多人献爱心
这些年来,陈学修目睹许多这样的场面:一些受伤的病人急需用血,而血库正缺血,家属急得团团转,甚至跪在地上求人献血。可是,即使赶来的志愿者愿意献血,也不一定符合用血要求,怎么办呢?唯有发展壮大献血队伍,才有可能在紧急用血时救回更多的人!
2007年8月,湛江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成立,陈学修担任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副秘书长。他不仅热心无偿献血,还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无偿献血,通过自身的行动鼓励身边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浙商在湛江有8000多人、200多家会员企业。身为广东省浙江商会副会长、湛江市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湛江市印刷协会副会长陈学修俨然成了一名无偿献血宣传员。他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关于无偿献血的文章和知识,有朋友开玩笑:“你是生意人,发无偿献血的宣传能赚钱么?”“不能赚钱,但能救命。”他憨憨一笑。
有一回,他和朋友在一起吃饭,手机收到一条急需用血的信息,他起身要走,朋友好奇,也跟着一起去。“献血对健康是有要求的。现在很多人都抽烟喝酒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身体出现‘三高’,虽然有的人看起来壮得像头牛,但检测结果还是不合献血要求。这让他们很受打击,许多朋友经过体检发现了各种问题,开始认真对待健康,把符合献血要求作为目标,调整自己的状态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健康,这也算是意外收获。”陈学修说。
多年来,无论工作多繁忙,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抽时间去无偿献血和血小板捐献。献血之余还积极开展献血志愿服务活动,至今,他的服务工作时间已累积达到26529个小时。
“湛江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有一百多名会员,但还是太少了。这说明,当地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还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重视这一块,出台一些鼓励政策,比如,杭州市民累计献血达到一定的量,凭献血证可以免费坐地铁、逛公园;广东佛山顺德有无偿献血积分入学政策。”陈学修希望,湛江也能尽早出台鼓励政策,让更多市民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希望地贫儿童能得到规范科学治疗用血
在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活动过程中,陈学修经常会看到一些脸色苍白、两眼无光、身体单薄的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简称“地贫儿”。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遗传疾病,多发于广东、广西等省区。两年前,陈学修曾做过一个调研:全市在册的中重度地贫患儿有145人,每人每月的用血量约为200-600毫升;在湛输血的中重度地贫患者有85人,每年用血量高达85万毫升。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地贫孩子就要长期输血及服用排铁药来维持生命。
“湛江地贫儿童多,得了这种病的孩子每个月都要输血一次,否则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血液不足的折磨,影响身体发育。”已经为人父的陈学修,最见不得孩子们受苦,当他看到有地贫的孩子因为输不上血苍白得像霜打过的茄子时,内心就一阵阵隐痛。每次,他都苦苦思索:社会、家庭和个人,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比如,做好婚前检查和孕检;把中重度地贫纳入重大病症的医保范围;地贫患儿得到规范、科学的治疗和用血,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努力让世界少一些阴霾痛苦,多一些阳光和快乐。”陈学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