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友谊花园公厕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公厕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突破口,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旱厕、提升旧厕、建设新厕。今年国庆节前,南国热带花园、海滨公园等一批园林公厕完工并投入使用,深受市民好评。这意味着,我市以“绣花精神”逐步改变市区园林公厕数量不足、设施残旧、服务管理不到位等现状迈出了关键一步,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园林公厕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园林公厕的档次和管理水平,优化公园综合服务功能,为市民营造更舒适的休闲环境。
海滨公园海洋主题公厕
把园林公厕打造成
公园一道特别风景
南国热带花园是市区中心公园,日常人流量多,公园内的原公厕设施残旧落后,配套缺失,无法满足市民日常游园的需求。升级改造后,公园公厕的面貌焕然一新。位于公园主园道旁的鼎能苑公厕是公园4个升级改造公厕的其中一个,以前,公厕面积小、采光暗、通风差、配套滞后,市民使用非常不方便。如今,公厕门前是绿树鲜花,外观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采用简约明亮风格,公厕内部采光良好、通风透气、厕位崭新,增加无障碍卫生间,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中澳友谊花园园区里,有一座具有澳洲风情的主题公厕,屋顶用仿真稻草覆盖,墙体用原生木头与仿古石砖搭配堆砌,走道墙壁上挂着的彩色图画展示了澳洲的风土人情,给使用公厕的市民平添了一份趣味。最让人暖心的是,公厕新增设了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瞧瞧:母婴室里,婴儿床、婴儿护理台、饮水机、休息桌椅、洗手盆、风扇、卡通挂画等一应俱全,这个私密性强、配置齐全、温馨雅致的小空间收获了不少带着婴儿出游的母亲“点赞”。一位带着五岁儿子来逛公园的母亲从第三卫生间走出来,称赞道:“这种卫生间很不错,有时候带着儿子出门,儿子要上厕所,不方便带他到女厕所,自己更不可能跟儿子去男厕,有了第三卫生间,就解决了这个尴尬的问题。”
第三卫生间
往公园C区漫步,一栋环形建筑矗立在园道边,仿真稻草覆盖的屋顶、木头石砖的墙体、中间小环形俨然是露天小花园,阳光透过玻璃斑驳洒落。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真是难以看出这栋建筑物是一座公共厕所。“这座公厕非常有美感和艺术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如厕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希望升级改造后的公厕,从满足生理功能需要的简单场所变成为多种功能叠加的人性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让市民感受到更多‘人情味’!”
从绿塘河湿地公园法治广场旁边的园道往里走,青松挺立,绿树簇拥,红瓦三角屋顶若隐若现,远远看去,仿佛是一栋隐藏于公园深处的小别墅。这座公厕临湖而建,不仅解决了公园半径1.5公里没有公共厕所的困窘,更在公厕外打造了一处供市民休憩并能观景的平台。在海滨公园管理处旁边,大榕树下,一座以海洋为主题的公厕映入眼帘:深蓝色调、海洋元素,墙壁上全是船舵、船锚、海生物的彩画,扑面而来的“海洋风”让人耳目一新。“作为市区老公园,公厕都使用了十多年,这次大变化,为广大市民游园提供了一个清新、舒适的如厕环境。”公园负责人如是说。
母婴室
24小时规范化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在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同公园不同风格公厕的门口都有两块特别的牌子“上墙”:一块牌子上详细列出《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的规定,包括公厕有专人管理,24小时免费开放,有工作记录;每天清洗次数应不少于3次,随脏随保洁;公厕内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无明显臭味异味;公厕内墙面、天花板、门窗、隔板无积尘、污迹、蜘蛛网,外墙整洁;公厕内无乱堆放、乱拉挂、乱涂面、乱张贴等等。另一块牌子标明了公厕编号、名称、管理人员,确保公厕的管理保洁到人到位。
“提档升级后的厕所基本都达到景观、美观、舒适度三合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自去年以来,我们从厕所的建设、管理、服务、环境等标准和要求着手,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全方位提升公园厕所等基础设施,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体现了人性化,力求做到厕所‘布局合理、干净无味、管理规范、群众满意’,让公厕成为公园一道特殊的‘风景’。”
据了解,从去年至今年国庆节前,市区共新建和升级改造了21座园林公厕,其中海田公园2座,霞湖公园3座,海滨公园3座,中澳花园3座,绿塘河3座,南国热带花园5座,霞山绿苑2座。此外,有8座正在编制施工图和预算,将尽快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