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柑镇坑尾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楼梯设计新颖,党建工作走在前。
11月的杨柑大地,甘蔗林、番薯地、火龙果产业园,到处郁郁葱葱,一片生机。走进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文化广场,一座10米高大型火龙果雕塑映入眼帘,游乐场里的孩子们在嬉戏玩闹,树底下的老人们在闲话家常,还有不少村民正在晾晒稻谷……错落有致的屋舍、整洁平坦的道路、主题鲜明的墙绘,勾勒出一幅静谧舒适的乡村风景图。
《把一切献给党——革命烈士钟竹筠礼赞》MV,于9月30日在遂溪县杨柑镇祝君村(原忐忑塘村)钟竹筠烈士故居举行首发活动。
“村庄这么漂亮,离不开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勠力同心,尤其是东埇自然村,外出乡贤出钱又出力,每年干好一个项目,从2013年开始,先后拆除露天破公厕、修路、建篮球场、改造臭水塘,还建老人活动休闲场所等,取得脱胎换骨式成效,获得上级赞赏。”布政村党支部书记陈国雄告诉记者。
杨柑镇布政村规划有序,民居错落有致。
近年来,杨柑镇践行“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理念,以“红色小镇 魅力杨柑”为定位,做深做透“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文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杨柑镇布政村廉政主题文化街一角。
这里红色旅游资源独特,南路地区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钟竹筠故居位于祝君村,是湛江市党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9年,钟竹筠英勇就义,年仅26岁。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杨柑镇修缮了钟竹筠故居,还制作了歌曲《把一切献给党——革命烈士钟竹筠礼赞》。近年来,每年到钟竹筠故居缅怀、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均达1万人次以上。
杨柑镇番薯种植基地,开阔的红土地上,自动收割机驶过之处,一个个大番薯脱土而出,工人们迅速完成装箱打包上车等工序。
杨柑镇除了立足红色底蕴,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外,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由于该镇生态环境好,物产丰饶,培育了生猪养殖基地、番薯基地、花卉基地,还种植有3万多亩火龙果,是遂溪县乃至湛江市最大的优质火龙果生产基地,每亩产值约2万元,每年火龙果产值6亿多元,带动就业一万多人次。
柑镇火龙果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村民笑逐颜开。
“刚采摘了一批火龙果,大约4万多斤,火龙果一年至少可以采摘15次,效益不错。”布政村火龙果产业基地负责人李志海说,他于2006年开始种植火龙果,当时就种了四亩,如今自己租地种了300多亩,还和其他村民合租种了4000余亩,发展了种、收、管、售等“一条龙”式全程服务,不断做大做强火龙果产业,打响品牌。
柑镇火龙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杨柑镇后寮村美丽的原生态海岸线。
“杨柑镇火龙果产业园2012年被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今年布政村又参评广东省50个特色产业名村,希望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建美一带乡村。此外,下山井村的古窑址群,后寮村10海里的原生态海岸线,都颇具特色。”该镇党委书记罗秋明表示,该镇将以生态保护、“红色+古窑+原生态海+特色足球小镇+火龙果”五合一乡村旅游、农海产品大物流为三大主攻方向,围绕打造红色经典镇、特色足球小镇、农海产品物流重镇“三个镇”,做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文章,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率先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