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钢铁配套园区。 记者 张锋锋 摄
发声为湛,履职为民。省两会期间,住湛委员凝聚共识,围绕湛江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建言资政,展现了湛江政协的新作为、新贡献。
加大力度支持湛江工业园区建设
湛江工业发展方兴未艾,住湛政协委员沈耀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支持湛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给予相应支持。
202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组织申报省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部署珠海、江门、湛江、汕头部分重点区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3个大型产业园区,高水平引进大产业、大项目,巩固提升全省产业发展能级。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湛江省级以上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1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38亿元,全口径税收105亿元,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
当前,湛江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我省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仍然存在发展空间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建设资金不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加大力度支持湛江工业园区建设从何入手?沈耀认为,首先要加大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统筹安排省域用地和能耗指标。他建议,2021-2025年期间,每年对湛江工业园区专项帮扶资金从1亿元增加至3亿元,作为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之一,推进湛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请省设立“大型产业园区”专项发展资金,连续5年每年安排30亿元支持全省大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
“加强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布局至关重要。”沈耀呼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以及措施,在引进省外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项目以及省内产业优化转移时,优先考虑布局湛江,同时逐步引导、支持、推动汽车制造产业布局湛江,依托钢铁、石化、能源的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谋划布局雷州(奋勇)、东海岛等片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园区,打造千亿元级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支持湛江符合条件的县域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园区,推动湛江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省级园区申报国家级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并给予专项资金、专项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扶持。
他还建议建立协作机制提升管理能力,支持探索新型运营管理合作机制,利用广州、深圳与汕头、湛江深度协作“双核+双副中心”政策机遇,推动广州与湛江园区和两市各县(市、区)对接,探索建立园区帮扶、合作共建园区的协作机制,共建双方可协议分享共建园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投、招商引资等数据,涉及省级体制分成部分全额返还,用于园区滚动发展;建立产业、人才和管理机制的互融互通互促机制,持续推进园区运营管理规范化,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依托湛江幼专开办湛江大学
发展大计,教育为本。住湛政协委员孙省利建议,湛江市针对现有产业规划与布局,依托湛江幼专开办湛江大学(本科),省市共建,探索产业对接专业办学模式。
他表示,湛江市在以新发展阶段为时间坐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指向的时代背景下,正在聚焦做大产业体量,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然而,湛江市受区位、交通、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尤其本科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以及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严重落差。
“依托湛江幼专开办湛江大学是培养湛江市所用专业人才的当务之急,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并实现跨越式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孙省利振振有词地表示。
孙省利建议,省级有关部门加强规划统筹,制定建设进程表,加强多层面沟通,争取各方面支持,建立与完善湛江市与省里的沟通与联系机制,争取省委省政府将依托湛江幼专筹建湛江大学纳入广东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争取省的大力支持。成立湛江大学筹建小组,专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加强对政策及日常事务的处理,在土地使用、行政审批等方面,主动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成立依托湛江幼专开办湛江大学专项基金,争取广州各大学对湛江大学专业建设的帮扶与支持,制定依托湛江幼专对接开办湛江大学的详细计划,从学校规划、师资队伍组建、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划,制定中长期建设计划。
“希望省市共建模式,探索产业对接专业办学。”他还建设性地提出,依托湛江幼专开办湛江大学的校址可选在湛江职教基地湛江幼专主校区,对校区新增划拨700亩以上土地,定位湛江大学为省市共建的公立应用型综合本科大学。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本地省属高校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和同质化倾向,全面对接发展壮大湛江市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湛江大学为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湛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通过10-15年左右时间,在2035年前后将湛江大学打造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本土综合型应用型高校,以点带面,推动湛江产业的大整合与大发展。
将吴川遂溪纳入财政省直管县
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县级财政保障能力,住湛委员陈国凤建议将吴川市、遂溪县纳入财政省直管县。
据悉,广东省于2010年开始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已分两批进行部分试点。针对我省区域间经济财政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财政实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和政策,在推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县域经济财政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省直管县”的相关制度已基本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
根据中央、省的有关工作部署,目前同为湛江市隶属的雷州、廉江、徐闻3个县(市)已先后纳入财政省直管县(试点)。吴川市、遂溪县同样是隶属于湛江市的县,属粤西经济欠发达县,本级财政收入薄弱。但两市尚没有纳入省财政直管,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吴川、遂溪两地经济短板影响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财政省直管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陈国凤分析,当前吴川市、遂溪县主要依靠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才能保障财政正常运作。两地是湛江五县中距离湛江市区距离较近的县,当前都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由于财力薄弱,财政资金运作困难,经济、社会、民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和制约,无法与湛江市同步发展,容易错失城镇化发展的先机,县际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渐被拉开。
从目前已实行财政省直管的县(市)的情况来看,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有利于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效率,确保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有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三保”财政能力,特别是在农业农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资源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点民生方面的资金能够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形成财力保障,有利于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陈国凤建议,进一步扩大财政“省直管县”范围,将吴川市、遂溪县纳入财政省直管县,提高吴川市、遂溪县的财政保障能力,有力推动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各项基础民生事业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