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地少人多振文如何破局

2016-11-15 09:1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赖寒霜 龙志松

镇情概述

    振文镇位于吴川市西面,鉴江西岸,土地面积为58平方公里,16个村委会204条自然村,人口13万多人,是吴川人口密度最高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势头。

振文镇拓宽亮化美化梅塘路,推进现代新城区建设。赖寒霜 摄

    振文,作为地少人多的乡镇,如何破解城区道路狭窄城区逼仄的困局呢? 近两年来,该镇借助创建生态文明镇村的契机,全力打通构建振文出入大道,疏通交通脉络,构建大振文,推动城镇化阔步前进。

    打破“围城”通大道

    日前,记者来到振文镇,发现镇区原先狭小的主道振城路已拓宽,从两车道的7米路面加宽到13米三车道,路树路灯焕然一新。当地群众评价说,振城路是振文真正意义上的唯一主街道,以前破烂、狭小、脏乱,寸步难行,与一些村道相差无几,如今改造一新,拓展了路面,旧市场也改造了,临街供销社危楼也全部拆除改建,破旧立新,镇区建设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沿着振城路往北走,来到振城路与梅塘线交接的沙尾路口,原先这路口各地车辆汇集,天天堵车,如今已安装上红绿灯,南来北往十分顺畅。梅塘线是振文连接吴川市区的主干道,在振文境内有5公里,近两年振文镇政府不断绿化亮化、加宽路面形成景观大道,勾勒“大振文”格局,打造水口渡新城区,推进鉴江西岸的现代城区的城镇化进程。

    “人均两分地,路开两辆车,城住两千人”——曾经,当地老百姓抱怨振文路小地少,以此自嘲。如今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振文人长期困在‘围城’、‘破城’之中,希望构建大城镇的格局,让‘小麻雀’变身‘金凤凰’!”镇委书记陈亮兴奋地带着记者来到镇区东面。他指着2公里外的鉴江上正在施工的一城大桥说,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给振文一次“大破局”的机会,通过乡贤捐款等方式筹资,镇政府正在征地兴建镇区连接一城大桥的振文大道,初步规划建四车道,大道控地54米宽,这将打破振文镇墟无大道出入的“封闭”状态,大格局顿开。向鉴江西岸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全面跟上来,破烂多年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振线全面改扩建,镇区到旧国道的沙振线也正在建设……几年后,完成大交通网络建设,振文镇区有望从一千多人的小镇墟发展成几万人的大镇墟。

    提升生态建新城

    振文镇地少人多,58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近14万人口,人口密度位居湛江市100多个乡镇之首,且九成以上的土地为冲积平原,水田边就是村庄,一个接一个。“多余的一寸土地都没有,转身都难。”镇干部林亚平这样形容说。

    林亚平领着记者看了镇区与鉴江之间的五教、下坡、三江、里坡等生态文明村,到处是宽大的水泥村道,绿树掩映,呈现出勃勃生机。林亚平说,振文寸土寸金,大征大拆推进城镇化不可能,只能就地推进附近村子的城镇化,借助生态文明镇村建设,推进鉴江边的10多条村的生态文明连片建设,突出生态和交通,镇村一体化规划,发展鉴江西岸的新城镇。

    来到鉴江边的水口渡大桥,大桥的东面就是梅菉城区的沿江大道,西边是振文镇,一城商住区一期二期已完成,高楼林立。占地85亩的水口渡湿地公园开工建设,沿江的村庄规划建设绿化长廊,全面配合吴川市的一江两岸城市建设,也推动了振文生态新城区崛起。

    振文提出“工业兴镇、生态建镇”发展战略,城镇化与工业发展一起互为促进,使振文走上振兴之路。镇长翟亚辉说,振文的城镇化也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工业经济增幅大,形成了羽绒、塑胶、酿酒、木材加工和废品回收五大支柱产业,连续几年获得了吴川市镇级经济考核前几名,广大干部对推进城镇化的信心更足更坚定了。目前除了污水处理池正在规划建设外,垃圾处理体系形成,全面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基本完成,建成生态公园、广场,推出100亩的连片土地打造高端商住区,推进一城商住区向鉴江沿岸不断扩延,突出生态系统建设,提高城建品位,规划好周边新农村建设,东拓北扩,建路添绿,最终使旧镇区与鉴江西岸新区对接连成一体,完成“大振文”的建设,让小麻雀式的镇墟华丽变身,发展成吴川经济大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