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遂溪县杨柑镇河图仔村:探访古村落 寻迹旧时光与感受时代新风

2023-06-14 22:52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杨雅丽 图/记者 张锋锋 视频/记者 张锋锋 杨雅丽

遂溪县杨柑镇河图仔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居民楼、一株株整整齐齐的火龙果树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

古村孕育了文化,承载着乡愁,每一个古村落,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日前,记者走进遂溪县杨柑镇河图仔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居民楼、一株株整整齐齐的火龙果树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还能发现不少历经沧桑的古民居,炮楼、古井、古道……无不诉说着这座古村落的过往,讲述着一段历史的变迁。

古宅采取了中轴对称、向心围合的模式,是“四点金”的建筑格局。

穿梭岁月 探寻古村落沧桑

河图仔村依山傍水,背靠豆坡圩,居高临下,北望千亩良田和奔流到海的杨柑河,而围绕田野北面的围基,似一条玉带,与村庄遥相呼应,是一条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古村。

记者一行沿着村前数百亩绿油油的水田,一路欣赏这条自然村的旖旎风光,用心聆听了流逝在光阴里的古村落故事,近距离感受了古村古朴淳厚的风俗民情,寻找古村落300余年的沧桑记忆。

只见村中百年古树比比皆是,抬眼可见。高大的百年古树沿大道两旁一字排开、整齐耸立,树叶丰盈,绿意盎然。在一棵百年树下,由五十三级石阶组成的挑水坎头,是古时候村民往返古井挑水的必经之道,虽然年代久远,但一直保护完好。

现今,常常可见有孩童在石阶上玩耍,挑水坎头、古道、古井、古树与村中现代化建筑、一张张稚嫩年轻的面孔形成鲜明对比。沿着挑水古道走近古井,正大方圆意味着河图仔村人饮水思源、团团圆圆,不忘来时路、不忘挖井人。该古井深三米,井水清甜可口,清澈见底,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河图仔子孙后代健康成长。

据介绍,河图仔村先辈在清乾隆年间从潮州迁徙到此定居,但过去每当临近海域涨潮,海水就会顺沿河道倒灌入村,淹没大片良田,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为了能在此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河图仔先辈们组织族人在村前坎下河道建造围基。此工程十分艰巨,全靠人工开凿建造,但其先祖不畏艰辛、众志成城,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历经数载,终于把围基建成,实现沧海变良田,共建成良田500亩。

一直以来,河图仔村民团结勤劳、善于经商,凭借智慧和双手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榨花生油、卖花生油的地方,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因卖花生油,过去的河图仔村也叫豆坡村。走在古村落里,满眼都是红砖青瓦,一砖一瓦,一巷一道,一草一木都透露着旧时光的记忆,记录着岁月流转的痕迹。

郑润诗大宅坐南向北,为三进式四合院结构,建筑面积 1160 平方米,是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

跨越时空 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如今的古村落,自信地将自己独特的遗世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座傲然耸立的炮楼和雄伟大气的古民宅,它们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从斑驳的一墙一砖一瓦中,仍可窥见它昨日的辉煌与那段灿烂的历史。

据介绍,河图仔村祖辈原是潮汕人,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艺——夯土建筑文化。夯土建筑是古时常用的构筑技法,选用黄土、石灰、沙子砾石等材料加以拌和,以木板作模,层层以杵木夯实修筑而成,有的还渗入红糖和米浆以增强硬度。

一座座傲然耸立的炮楼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

现今,河图仔村仍然保留着不少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无论是古民宅、宗祠,还是炮楼等建筑,皆气势雄伟、工艺精湛,体现出了极高的建筑装饰水准。该村的良会公祠等建筑墙体坚固,木工雕饰的“番鬼托梁”与博古祥云花果纹,工艺精美,结构别致,与村里其他古建筑一起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郑润诗大宅,看到大门牌匾上写着的“燕翼”二字,门楼上有很多枪眼,枪眼开在红泥墙的青石板上,另外门楼上还有阁楼,有木梯直上。“这古宅坐南向北,为三进式四合院结构,建筑面积 1160 平方米,是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该村村干部郑锦红告诉记者,古宅采取了中轴对称、向心围合的模式,是“四点金”的建筑格局,天井以斜屋顶围成开放空间,形成漏斗状井口,四水归堂。该宅还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高度融合,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绘画艺术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这古宅的大门向东而开,是为了望向故乡潮州方向,表达了潮汕人迁徙到湛江之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郑锦红说,郑润诗秉承了祖父郑学心吃苦耐劳、精心经营的潮商精神,将家族的事业不断扩大。

现在该村保存最完整的郑润诗大宅,是时代变化的缩影,也是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传承的写照。还有村中其他留存的豪苑大宅也是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古村落的时代变迁,同时也是潮汕人迁徙湛江最好的历史见证。

据介绍,河图仔村曾经拥有11座炮楼。现在,七座炮楼仍在很大程度上保存完好,成为村里独特的风景,与良会公祠、燕翼大宅、光裕大宅、田边古井及以前从古井挑水经过的五十三级石阶,组成了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高大的百年古树沿大道两旁一字排开、整齐耸立,树叶丰盈,绿意盎然。

留住乡愁 古村焕发新活力

记者一路走过,视野开阔、宽达八米的硬底化大道旁敷上了形态别致、工整坚硬的玄武石,还有仿古的马灯,让乡道充满了古色古风古气。

据介绍,杨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1+3+6”行动计划,依托融合大文旅开发发展,深度挖掘河图仔村古文化。“目前,河图仔村的修复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初稿已经出炉。”据郑锦红介绍,河图仔村位于374省道和290省道交界处,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特鲜明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农文旅融合,活化历史建筑、推动文脉延续,致力打造“古乡+文化+旅游”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河图仔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曾培育出处士一名,武举人二名,贡生秀才二名。改革开放以来,考上大学的学子也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生、研究生。

其中,德才兼备的处士標上公是一名处士,其对后辈的为人处世、修身齐家带来较大的引领作用;老举人学宾公于光绪三年考中武举人,其身材魁梧,绰号“西海铁牛”,推动了村里的尚武风气;新举人学魁公于光绪十四年考中武举人,于1901年带头重修良会公祠,亲自从潮州运回材料,在原来墙体的基础上,修复了梁条瓦面及工艺装饰;富商郑润诗是燕翼大宅的建造者学心公的孙子,善于经商,在豆坡旧圩建造炮楼群和当铺,规模宏大,其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经常帮助村中族人……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该村整治危房破屋,种植果蔬,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敞亮整洁的乡村大道,成为了朝暮时分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悠然步行在这乡村道路上,让人心旷神怡、恬静舒适。

走在静谧的乡村小乡村,阳光顺着写满“故事”的土墙蔓延洒下,这里每一栋古厝、每一个雕塑、每一件装饰、每一棵古树等都承载着该村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底蕴,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人文故事。

在“古”的厚重里,酝酿着“新”的活力,河图仔村正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底蕴,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与本地特色元素相融合,留住美丽乡愁,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何杰
值班编委:梁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