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每年,湛江许多县市都要从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引进大量的外地教师来充实湛江的教师队伍。可以说,湛江这种引进外地教师的做法,是值得推崇和赞扬的。大量外地教师的到来,给湛江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教育观念,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为湛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很多外地教师更是把湛江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片红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
但在引进的外来教师中,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离开了自己心爱的三尺讲台,出现了每年都在招教师,而每年的教师都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湛江太低的教师待遇,让很多外来教师感到无奈。
以笔者为例,笔者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湛江工作,至今已有5个年头,目前为中学一级教师,而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仅仅1106元,在物价直线上涨的今天,1100多元的工资,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而且现在教师的压力又大,结了婚的老师,还要担当起养家的责任。外地教师离家又远,光一年的车费差不多就要花上一个月的工资,这让很多外地教师都感到心酸。而和笔者一同毕业的大学同学,目前在家乡四川教书,除每个月的工资外,每年的绩效工资就有18000多元,和家乡的同学比起来,这个差距不可谓不大。
其实,湛江本地并不缺少教师资源。湛江师范学院每年都有一批师范生毕业,那为什么湛江的教育局领导不直接从湛师引进老师而是千里迢迢的舍近求远去外地招老师呢? 其原因是湛江的教师待遇太低,湛师的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留在本地工作,而是纷纷选择到珠三角发展去了。于是没有办法,教育局只得从内陆省份去引进老师,他们也许认为内陆身份的经济不发达,湛江的待遇对他们而言,算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了。但事实是,湛江教师的待遇,不仅不比一些内陆省份的待遇高,而且还低了很多。于是很多外地教师怀着对广东这片热土的向往,来到了湛江,但不到一年,很多外地教师便失望而归,离开了三尺讲台。于是教育局不得不又在第二年重新去外地招聘新教师,但结果仍然是今年招进来,但却留不住人才,很多教师第二年又离开了,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不仅教育局每年在招聘教师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更主要的是外地教师的频繁流动,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其实,要提高湛江的教育水平,不在于每年都要招多少新老师,而是要积极的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如果我们的领导,能够多为教师考虑下,多关心下外地教师,让他们感觉到在家一般的温暖,湛江何愁留不住人才,湛江的教育何愁没有美好的明天。建设幸福湛江,首先要从留得住人才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