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动机
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乖,循规蹈矩,然而,21个国家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想象力与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这让人担忧——我们的下一代将面临想象力“脑残”症?其实,“聪明仔调皮”现象并不说明乖与想象力的互斥式矛盾,而是让我们反思,对孩子现行的培育模式,是否陷入了重知识轻智慧的误区。

近日,市某幼儿园教师小李在课堂上,让孩子不限题材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中最想描绘的事物。小李发现,一些孩子迟迟未下笔,一问,原来是他们害怕因画错、画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不限题材,恰好是儿童发挥自己想象力,天马行空自由创作的好机会,然而有的孩子却‘不敢想、不会想’,这难免让人觉得可惜。”小李感慨不已。
想象力丰富能考高分吗?能考上好中学好大学吗?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否有想象力并不重要,他们并不清楚,想象力对一个孩子的前途有什么用。教育专家指出,如果孩子缺乏想象力,就会影响他成年后的工作发展,他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得墨守成规、没有主见,工作不会出错,但也不出成绩,而且这些已经固定在他的人格中,再想突破和跨越很难。

卡通世界里的人物是发挥孩子想象力源泉之一(资料图)
成年人观念影响孩子想象力
短短半年间,家住赤坎井街的王先生已为5岁的儿子换了两次学校。“原因很简单,以前那两所幼儿园不教识字、算数和英语,每周让我女儿画一幅画,说什么锻炼想象力。女儿回家后只懂得问些奇怪的问题,这算哪门子的学校!”王先生告诉记者,邻居家的小孩年纪和儿子一样,但已会背唐诗、会十进制的算数、会说简单的英语……再这样下去,儿子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和王先生持同样想法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及早”脱颖而出,“不输在起跑线上”。“在这个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下,成绩就是一切,如果不从幼儿园开始抓紧学习,吃亏的是自己。”市民张女士说,“背了多少个单词、做了多少道数学题、写了多少篇作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宁愿老师将和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都用在教学上,美术、音乐、舞蹈这些课程能少则少。”
“孩子缺乏想象力,这与整个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有关。幼儿园小朋友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进入小学中学后,随着条条框框的增多,孩子的想象力也受到限制。”市某公立幼儿园负责人认为,很多家长也觉得想象力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直接的帮助,反过来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语文、数学等学习技巧的培养。
小学教师吴老师亦深有感触,她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很多家长怕孩子弄坏东西,或者出现差错,就制止孩子,孩子在家长的限制中慢慢就变得循规蹈矩了。而家长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保守的,是处处被不允许的,所以他们把这个保守延续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缺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都成为孩子没想象力的原因(资料图)。
缺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5月26日早上9时许,记者来到一间幼儿园体验该园的教学方式。在长达30分钟的拼音教学中,能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的孩子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一位小男孩发现拼音"o"和他曾经玩过的呼啦圈十分相像。当他兴致勃勃地提出这个看法时,却被老师要求“不要乱想,乖乖听课”。课后,当记者提及这件事时,老师却不以为然,“我不希望孩子在学习时间胡思乱想,这样会影响其它小朋友的注意力,学习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教育体制还处在‘分数论英雄’阶段,小学、初中相对更重视应试教育,现时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普遍遵循‘幼小衔接’,给孩子布置了很多书写、练题,相对而言,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正在慢慢地减弱。”我市一所幼儿园园长说道。家长们普通认为,孩子能掌握、可感受的,如能背诗词、会算数学题,便是孩子的进步,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些隐性的因素,如想象力的培养。
家住开发区的邹先生告诉记者,女儿每天做作业都得花一晚的时间,为了让女儿腾出玩耍的时间,夫妻俩每天轮流替女儿写作业。“老师布置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抄写题,看着女儿的小手印满灰灰的铅笔痕,心里就特别难受。”邹先生说,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应该多发展他们的思维,布置一些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课外作业,孩子的想象力不能被泯灭。
从事小学基础教育多年的班主任黄老师指出,孩子们并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在平时的课堂上、作业中,我们很少关注到学生的想象的培养,偶尔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课文的情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学生很难进入情境中,这样的想象训练也就成为课堂的摆设。作业中,我们更多的是将视线投向了“基础”与“阅读”,因为这是各类考试卷上的“核心”。就这样,学生日复一日地上课,听讲,做题,被关在四十平米的教室内,几乎与校外的世界隔绝,一年又一年,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还有没有想象力。
和10多年前相比,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教育部门教研人员表示,过去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听;可如今,老师都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点,通过提问自己解决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然而,当孩子面对考试时,他们依然必须答出标准答案。”

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密不可分,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内容(资料图)
专家看法:
中国学生比西方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结论,也一向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湛江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卢建筠认为,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密不可分,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内容,却是当代学生的最薄弱心理品质。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与想象力相关的“异想天开”却一直是贬义词,让人感到有点遗憾。
目前,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误区。卢建筠说,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什么更为重要,而忽略了其孩子是否喜欢所教育环境?其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了?性格是否更积极主动?是否更喜欢提问了?其实,人与生俱来便有想象的潜能,开发学生想象力,最重要的并非是开发,而是保护。现在很多幼儿园教育都呈小学化趋势,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小学知识,甚至有的幼儿园还要求小朋友写日记,让人扼腕长叹。
相关链接: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而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