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不到一周了,“如何短时间将成绩再提高一把?”成了大多数考生的心愿。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一些经验丰富的毕业班老师和曾参加高考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生,为考生解答相关疑问。
温“错”而知不足
针对有学生提问“距离高考不到一周了,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能提高成绩吗?”有多年带毕业班经验的黄老师认为,这段时间是高考前的热身训练期,能否提高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考生如果能做到心态平和,绝不言弃,就很有可能提高。在此前提下,注重“老题的魅力”,“错题本”将会成为考生最宝贵的资源。现就读于暨南大学的梁同学建议,这个阶段把做错的题目温习一下,以前错的题目不要再错。如果没有“错题本”,就针对之前做过的模拟试题进行突击,也会有一些收获。
考好第一门有讲究
语文是开考的第一门,考得如何将会影响后面其它科目的发挥,有效的考前复习至关重要。黄老师说,当前时间有限,考生要大面积复习不现实,可以针对题型进行提高。高考语文的题型第一块是基础知识,第二块是阅读,第三块是作文。如果基础类比较薄弱,考生可以把高三做错的题目再看一遍。阅读部分考试时建议从自己擅长的题目做起,可以平稳情绪去做接下来的题目。作文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写自己擅长的体裁,这样就不容易跑题或者文思停滞。
英语的关键在词汇
来自雷州的高三学生小陈的弱项是英语,他希望短时间能再提高一下。英语教师张老师建议,英语在第一轮、第二轮复习时,老师已经讲了很多关于技巧、方法的内容,现在关键是回到词汇上。高考主要考的是词的灵活运用,尤其是阅读题,词汇量非常大。当前考生应按照高考大纲,把词汇整理一遍,然后每天朗读。整理的时候,可从单词的拼写,反义词与同义词,容易混淆的词语等方面入手。
复习要保持一个强度
记者了解到,部分考生各科都挺好只有一科不行,准备最后一周集中“火力”专攻该科,其他科目就先不管。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谢同学认为,当前应对好的、不好的科目都一视同仁,每天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如果花大部分时间仅是复习薄弱科目,会导致弱的科目没有大幅提高,好的科目又因为知识生疏落下来,这是不科学的。
有不少考生提出,最后一周里每天都应该安排复习呢,还是应该留一两天休息?每天做练习的时间大概要安排多久才比较合理?习题的量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黄老师就自身经验建议,考生们不要突然停(休息)下来,复习要保持一个强度。“最后阶段属于保温阶段,此前都是高强度训练,此时如果一下子冷下来,就‘松’了,高考那一天就会感觉平时会做的题目居然不会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