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去年春节一家人吃饭、聚会的时候,不经意间杨女士得知外婆田爱然,这位百岁老人至今仍然没有户口薄和身份证。而当她替外婆去当地派出所补办时,却被派出所的民警告知无法查到老人的户口原底,电脑上没有老人的户口纪录,无法补办。
家属:
百岁老人无户口
老人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变迁,然而社会却无法留下她曾经生活过的痕迹?杨女士十分不解,她告诉记者,外婆田爱然原是遂溪县港门镇北灶村委会双绞寮村人,20多岁时嫁到港门镇港门村委会港门圩四队,并在此定居至今。“我外婆以前在生产队里做过‘接生婆’,那时候说起田爱然,没有人不认识她。”杨女士说道。然而在2004年的时候,90多岁的外婆不慎摔了一跤,脚骨头跌断,自此落下“后遗症”,行走不方便,疗养后身体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康复。为了照顾她,杨女士的母亲麦姨亲自搬到老人家中,事事躬亲,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
“现在妈妈不能走路,只能坐着或躺在床上。”麦姨告诉记者,随着时间流逝,村中一些认识母亲的人已经与世长辞,或者有些已经搬到市区居住,如今村中还能叫上母亲名字的人已经不多。由于一直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村中的人只管叫老人“秀光婆”(丈夫的姓名是麦秀光),就连每个月发给老人的补贴,其姓名也只标注了“秀光婆”,而不是老人的真实姓名。至于老人原先有没有户口薄,麦姨说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老人一直也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老人若需办理医保、社保,以及高龄津贴等补助必须提供户口薄和身份证,杨女士坦言,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外婆“零户口”的难题,好让老人有一个身份证明。
村委会:
为了“养老”而补办户口
针对老人“零户口”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港门村党支部麦书记。麦书记表示,村委会对田爱然老人补办户口一事非常重视,得知情况后,村委会已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前往老人家中了解情况,并为老人写了一份证明。目前派出所正在加紧为老人补办户口。
麦书记坦言,随着老年人逐渐增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使其“老有所养”,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老有所养惠民政策,其中包括即将实施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以前我常听到年轻人说,‘老人年纪大了,要不要户口都无所谓’,但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惠老政策,为了让老人享受补贴、津贴,越来越多的人都忙着替父母补录户口。”麦书记道。
公安部门:
情况属实可补办户口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港门派出所分管户籍的吕副所长。吕副所长表示,老人没有户口的情况在农村出现较多,田爱然老人补录户口这件事,所里正在积极处理,亦已派民警前往村中调查取证。目前,该所民警已经找到港门村委会的干部核实相关情况,下一步将找到老人亲属再次复核,并要求他们提交书面申请,以及提供一份关于老人的详细情况的材料,材料包括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籍贯等内容。完成后,派出所将根据调查情况和家属提供的材料写一份书面报告,送至县、市两级公安部门审核,情况属实后,老人才能拿到新的户口薄和身份证。
市公安局户证办证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补录户口需提交的材料有: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出生证明材料、居委会(村委会)证明、社区或责任区民警与补录人员见面谈话的调查意见,以及提交老人近期标准证件照片,派出所自受理之日2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将报告送至两级公安部门审批;由县级公安机关审批的,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市级公安机关审批的,自受理之日15个工作日办结。如相关证明、证据充分,并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公安机关将准予补录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