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湛江最佳日出观赏点》追踪
促成吴阳金海岸定为美国摄影学会基地
胡通轻擦美国摄影学会(中国)吴川摄影基地牌匾。
大海情怀。 胡通 摄
去年7月,美国摄影协会中国总部在吴川设立了摄影基地,把吴川的景色风情推向全世界,吴川的胡通是该基地负责人兼“导游”。
胡通,是吴川“追日”第一人,湛江摄影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摄影作品在美国、奥地利、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他还拥有31年“追日”经历,如今每当港澳台摄友想到海边拍摄日出日落,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2008年,他获得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贡献奖。
10日上午,记者约访了他。身穿黄色T恤和吊带裤,已经58岁的胡通笑容可掬,浑身上下洋溢着朝阳般的活力。
眼见:荣誉无数,他是吴川摄影基地导游
在胡通的老影楼一角,摆满了他参加摄影展及比赛获得的奖牌奖杯,“这个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25届亚太地区摄影比赛的奖章。”胡通指着正中间的奖牌,语气间充满自豪。
“因为作品经常在中外影展上展出,慢慢就有了点名气,现在港澳的摄影爱好者一谈起到哪里拍海,就会有人说‘到吴川找胡通吧’。”胡通笑着说。记者从随访人员处了解到,就在几天前,他还带着来自香港和广州的150名摄友组成的“追日团”凌晨4点从梅菉出发,坐大巴到吴阳海边进行摄影创作。
讲述:孤身“追日”,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
从1980年开始学摄影,第一次在吴阳金海岸用镜头捕获一组海上日出的照片后,胡通就与大海和太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80年代的时候交通还很不方便,为了拍到最好的日出照片,我自己一个人就带着相机坐车去电白,到了水东后又转车虎头山,爬上山租帐篷过夜。”胡通回忆起当年的“追日”经历,眼角露出了深深的笑纹。
越来越迷上日出和日落摄影,他很快筹集一笔资金开设了自己的影楼,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少有人能活得像他那样“潇洒”。“不过也是很辛苦的,经常3、4点起床,拍完日出中午赶回来看店,中外友人来了二话不说就放下活儿,安排他们住宿、讲解拍片要领,朋友都问我这么多年来怎么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胡通说,“我回答他们‘自己喜欢,开心就好’。”
趣事:日出瞬间,忘情摄友丢裤子掉镜头
“大家为什么喜欢到湛江拍日出日落?一个字,靓。”胡通认为,除了风光景色好,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红土文化都可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胡通向记者讲述“带团追日”过程发生的两件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4年前,他带着来自东莞的几位影友到了吴阳海边,他见一位“初哥”到了海滩还穿着长裤,便提醒他卷起裤角以免弄湿,“初哥”兴奋之下把裤袜全脱掉了,穿着三角裤衩对着美景狂拍。创作完成后,几人坐上小车返程,没想到车开出了几公里,同伴突然大笑对着那“初哥”说:“你怎么穿着内裤开车啊!”回到海滩上,“初哥”的裤子也不知是被谁捡走还是被浪冲走,损失了2000多现金、手机、身份证……
“还有一次,一位影友看到日出的瞬间太激动,手忙脚乱拆了镜头放到上衣口袋,想俯身取另外的镜头时,口袋的镜头就掉进海里了。”胡通笑着说,“都是太忘情了,乐极生悲啊!后来我都把这些‘经验’总结起来,每当有新的团友来就会在讲课时告诉他们。”
心愿:“带团追日”,通过作品提高家乡知名度
常年组织外地影友到吴川拍日出、日落,虽然辛苦,但他一想到影友们可以拿拍摄到的作品去参赛、获奖,又觉得十分开心,“其一是因为影友的作品宣传了我的家乡吴川,提高了家乡的知名度、美誉度,其二是大家通过这些活动切磋摄影技术,提高了摄影水平,一举两得,岂不快哉!”
胡通说,摄影既然被当成生命,其中的苦累便被视为生命过程中的必然,他所在意的,只是作品的质量。“超级发烧里的以苦为乐,可能除了摄影家自己,没有人体会得完全。”
胡通认为,拍摄日出,需要有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力,而这眼力来自摄影师对摄影艺术的苦苦追求和不懈探索。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和影友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追日”,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