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7月15日,“岭南风情”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开幕式出现了不少字眼:绝、特、奇、活……本报记者采访组采撷了一些花絮,带读者再度回味民间艺术的美味。
6分钟捧出18道特色民间艺术“佳肴”
作为东道主的湛江,开幕式的热场先推出了一道“精品大杂烩”,由14支本地特色民间艺术团队,外加4支外地精英团队,烹饪了一道16味的艺术“佳肴”,引得喝彩声迭声。
随锣鼓冲出的醒狮,紧跟着有2条人龙、1个少儿舞蹈、8支龙艇、12面水旗、20面六国柱、5版木偶飘色……6分钟时间,热闹非分,精彩纷呈。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记者随后了解到,这6分钟的热场节目,是前天节目进行联排时,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岭南风情”开幕式总导演朱卫国花了半天时间编排的。
“90后”醒狮绝活震撼全场
踩高桩、走钢丝、穿火圈……毒蝎灵活狡猾,不停挑衅,雄狮威武勇猛,穷追不舍,狮蝎大战从地上斗到空中,雄狮历尽艰辛制服毒蝎,引来如雷掌声和热烈欢呼。开幕式上,遂溪县文车龙狮团的醒狮表演《雄狮斗毒蝎·穿火展英姿》,作为“岭南风情”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的第一个表演节目“打头炮”,一开场就以精湛、娴熟的表演,折服了现场数千观众。
表演完节目后,解下行头的狮头、狮尾和蝎子,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三张稚气未脱的脸,这三位艺高人胆大的演员都是“90后”,“狮头”杨日权和“狮尾”杨文跃出生于1993年,“蝎子”杨宜富出生于1997年。上月底,他们的表演在贵州获得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金奖。不计其数的获奖经历,让他们表现得相当淡定,技压全场的背后,是他们充满艰辛的勤学苦练。
场上卖力演出 场下争当观众
场上是演员,场下是观众。记者在演出现场发现,不少演员表演完毕后来不及卸妆,就加入到观众的大军中,为场上节目加油喝彩。
表演场地前方的一块空地是专门留给记者的拍照摄像区域,现场除了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还有不少刚刚在场上表演完毕的演员。一位手持DV、身穿演出服的女演员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个节目她都会仔细的录下来,其认真的态度不亚于旁边的记者。记者细打听才了解到,她录节目是为了保存资料以便学习之用。她说,传统的艺术形式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她希望能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先进的经验,为自己的节目创新提供灵感。
中山“醉龙”醉的是真酒
“哗,这是‘坚’(真)酒来的哦。”来自中山市的长州醉龙舞中以真酒上阵,令整个表演洋溢着酒香和舞美,全场观众除了大饱眼福,还被醉了一回。
中山的长州醉龙舞初上阵时,抬出了几个大酒埕,大家不以为然,以为那不过是道具摆设。当“醉龙”表演者举埕喝下一口再喷出时,体育馆飘来一阵阵酒的醇香,现场顿时骚动起来,有人惊呼:“是‘坚’(真)酒来的哦!”此时,观众掌声、喝彩声瞬间响起。 “醉龙”们边舞边喝酒,偶尔又再将酒喷出,不断相互灌酒、吐酒,酒香在舞蹈中越来越浓,“醉龙”在酒中越跳越欢,整个表演充满了酒水的醇香和舞蹈的美妙。音乐结束了,“醉龙”们似乎还沉醉在舞蹈中。有趣的是,看得如痴如醉的观众,有不少人的头部随舞蹈也倾斜着,似进入梦乡的样子。
文化志愿者刚被授旗便投入工作
在开幕式上,市宣传、文化部门组建了文化志愿者队伍,现场为我市18个基层文化志愿者分队授旗后,文化志愿者们马上投入全省农民文艺汇演服务。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300多人且队伍在不断扩大。
在大汇演中,中山的长州醉龙舞起用真酒上阵,演出完毕后,地上留下了不少酒水。观众还沉醉在精彩的演出中,但文化志愿者们迅速拿出拖把清理现场,为舞台演出创造更好的演出环境。
就读于湛师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陈惠霞家在清远,但为了当好文化志愿者,她放弃了回家度暑假的机会,非常卖力地为演出提供志愿服务。因为她认为:“能够亲身经历全省农民文艺汇演,并从中出一份力,感觉很充实和开心。她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加入这个文化志愿团队,为湛江乃至全省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