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市民呼“过瘾” 专家喊“No.1”

2011-07-15 22:45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麦彩霞 郭丹 郑岚岚 刘兵

    湛江新闻网讯:对于喜爱民间文艺表演的观众来说,7月15日举行的“岭南风情”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无疑是一场精品荟萃的盛宴。湛江的观众首次在家门口近距离接触众多的外地民间艺术,多数人大呼“过瘾”、“开眼界”!而专家们以专业的眼光看,他们称每个节目都是“No.1”。

    全省参赛队伍向湛江学习

    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指出,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在湛江举行,是一次交流,是一次检阅,也给全省参赛队伍提供了一次向湛江学习的机会。在各参赛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湛江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成为广东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亮丽的风景,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的文化的盛宴,成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人民的节日。

    杜佐祥表示,湛江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民间艺术、乡土文化成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内容。社区文化节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确立的重大文化活动品牌,是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指示要办好社区文化节。

    观众喊“过瘾”

    “不用出远门,一次看足10多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过瘾!”喜爱民间艺术的中年人刘清,与同来欣赏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的同伴大呼“开眼界了”。

    为期两天的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把来自全省的21个代表队、50多支优秀的民间艺术团队、约1000名农民演员集中比赛和展演。这些以农民为表演主体,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优秀民间广场舞蹈节目,是全省首次最大规模的农民文艺大汇演、大展示、大联欢,展示了我省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和乡土文化的浓郁特色,

    不少观众表示,农民文艺大汇演洋溢着欢乐节日气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岭南风格的民间艺术轮番上阵展演,节奏紧凑,气势惊人的绝活节目,阵容庞大、精彩荟萃的演出队伍,丰富有趣、变幻多样的民间艺术,充分展示了广东民间艺术独特魅力。

    刘清告诉记者,开幕式表演汇聚了全省民间艺术的精华,中山醉龙、揭阳英歌舞、东莞舞麒麟、佛山黄飞鸿武术、珠海鹤舞、梅州花环龙、清远耍歌堂、云浮禾楼舞等等,这些民间艺术闻所未闻,直到它们和我市的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廉江舞鹰雄、赤坎调顺网龙同台演出,才有幸一饱眼福。而廉江白戏、木偶飘色,吴川 “舞二真”、陶鼓、山水歌,雷州歌,徐闻雷剧,赤坎木偶戏、霞山艇仔歌,坡头三人木偶,麻章“考兵”等地域色彩浓郁的湛江特色节目也给人不少美妙的享受。

    每个节目都是No.1

    “要说哪个节目最精彩?这个答案很难定。民间文艺最大的魅力就是各具特色、各有风情,是很难比较的。全场所有节目,在我眼中,都是最优秀的,因为他们集中展示了民间文化极富感染力的魅力。”麻章区文化馆馆长、知名版画家陈鸣鸿如是说。

    陈鸣鸿表示,台上演员的身份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表演方式很质朴,给观众呈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不论是中山醉龙,还是东莞的舞麒麟、珠海的鹤舞,每一个项目都富含历史文化内涵和深远意义,背后有很多的传说故事,有不寻常的来历,植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不光可以看节目表演本身,更值得我们去挖掘、去领略深层次的文化魅力。

    醉美岭南风情

    “这23个节目中有11个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的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节目拿过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还有的在各种全国性比赛中拿过金奖。这么多优秀的民间文艺集中在湛江展示,让广大市民一饱眼福,非常难得。那么浓郁的岭南风情,太醉人了,太美了!”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 “岭南风情”开幕式表演总监朱卫国如是说。

    朱卫国告诉记者,在汇演正式开始前,湛江表演了一个糅合多种民间绝活的节目,只有短短6分钟,却包含了雷歌、舞鹰雄、人龙舞、艇仔歌等15种民间艺术,高度浓缩、安排紧凑,最重要的是演员们表演得非常精彩,从现场观众的掌声的次数和热烈程度就能看出有多受欢迎。从观众反响来看,不光是成年人喜欢,青少年也很喜欢,这说明民间艺术其实很有观众缘。这对于民间文艺、群众艺术工作者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把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好,共同来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共同来建设好文化湛江。

    90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开幕式当天,学生军占据了多数观众席位。这些浸淫在流行文化中长大的90后们是如何看待传统艺术形式的?坐在学生中的记者深有感触:90后观众,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表演开始后不久,高桩醒狮、人龙舞、佛山的黄飞鸿武术队相继登场,原本交头接耳嬉戏打闹的学生们也安静了下来,随着节目的进行,一阵阵喝彩声和鼓掌声从记者耳边响起。尤其是当文车醒狮穿越火圈时,更是引来一阵阵叫好声。表演进行到尾段时,《渔家婚俗》表演、《渔家婚嫁》歌舞等相继登场,节目相对缓慢的节奏让记者旁边的观众席又沉闷起来,更多的学生选择前后左右聊起天来。

    坐在记者旁边、来自湛江五中的林同学说,除了武术,自己之前基本没有看过这样的表演,高桩醒狮、人龙舞的表演确实很震撼,自己和同学都很喜欢看。但对于一些歌舞表演,林同学直言,“有些看不明白,节奏也太慢了,不是很感兴趣。”带队的吴老师表示,当年轻一代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走进档案室、博物馆、图书馆,从活态变成历史记忆的危险,要让“非遗”项目不消失,并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进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就要让学生多接触“非遗”项目。“非遗”教育要进教材、进课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回归到民众的生活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力以赴 一起精彩
  • 中小学生跳绳公开赛暨校园体育节活力启幕
  • 硬核守护!湛江公安筑牢全运安全“平安底色”
  • “粤车南下”正式实施 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 15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在青岛交付
  • 激烈比拼 激情助威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