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中学并入湛江七中已半年多,但新校名至今没有揭牌。相关人士称,这与教师社保、编制等遗留问题未解决有关。
8个多月前,湛江振兴中学被并入湛江七中,从而实现了民办到公办的转制。不过,对于原振兴中学青年教师周小印来说,她不但没能借机转正,反而丢了饭碗。
与周小印遭遇类似的还有近30人,他们在振兴中学被并入公办学校后遭到辞退。另外49名原振兴中学教师则顺利转正,并在合并后的学校上课。让上述被辞退教师难以接受的是,转正人员的确定并未经过任何公开选拔。
在读学生入校就职
“我有本科学历,任教七八年来获得了许多荣誉,为什么一些学历比我低、教学水平比我差的人都能转正?”周小印告诉记者,她目前靠在多家培训机构上课为生。课余时间,她与被辞退的几名同事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振兴中学转制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们认为,转制中对教师转正缺乏必要的考核程序,能不能转主要由原振兴中学校长全国东确定。
周小印等几名上访教师列出了一份14人名单,指其中人员存在“学历低、不曾在学校任教、没资格转为公办教师”等问题。
“全国东的亲妹妹全国芬只有初中文凭,生育3胎,也能趁机入编。”周小印等告诉记者,湛江市赤坎区纪委经调查后,建议有关部门将全国芬的公办教师资格取消。“王某原来承包饭堂,去年才来学校,如今也成了编制内老师。”原振兴中学总务处主任刘盛说。
湛江市教育局在一份信访回复中称,2008年4月,振兴中学根据岗位情况和个别临聘教师的申请,招聘了14人,此间市编办开始冻结振兴中学人事关系直至转制完成;振兴中学在另一份回复中进一步解释称,上述14名新调入的人员中,有些是学校临时聘用的,有些是读大学时就来校联系工作的,有些是办理调动手续的。
“大学还没毕业就能调入学校工作?”部分教师认为,校方说法难以自圆其说。他们告诉记者,在其拟出的14人名单中,陈某便是在读大二时被“调入”学校的。
7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湛江七中分校(原振兴中学)。从湛江七中本部调来的新任校长表示,他对转制之前的事并不了解,原振兴中学校长全国东目前没上班。
他同时补充称,振兴中学原有一种自收自支的内部编制,但一些教师担心被束缚,没有选择进入这种编制;转制后,原振兴中学内部编制人员均被转为公办教师,不属内部编制的教师便无法转正。周小印等教师表示,他们从未听说原振兴中学有所谓内部编制,“可能是某些校领导发明的。”
原振兴中学董事长关哲表示,民办学校不比公办学校那样规范,“招什么人、怎么招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纪检部门正在调查
7月7日,湛江市教育局人事科黄科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振兴中学始建于1983年,1992年成为民办公助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学后,振兴中学开始走下坡路,负债迄今已达900多万元。2010年11月26日,振兴中学并入湛江七中,成为七中分校(初中部),由赤坎区教育局管辖。他表示,转制过程中教师入编肯定有一定标准,但“具体程序由赤坎区教育局负责”。
在赤坎区教育局,负责振兴中学转制的副局长尤日校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湛江市振兴中学移交赤坎区教育局管理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原振兴中学49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尤日校解释称,按2009年底振兴中学在校生1123人及国家现行编制标准,应配备教职员工83人,但目前该校学生只有500人左右,因此无法将原振兴中学教师悉数接纳。
当被问及教师转正是否需要经过考核选拔时,赤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事由赤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赤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则表示,赤坎区编办更了解情况。
赤坎区编办莫主任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原振兴中学转制涉及的教师入编问题已经进入领导审核签字阶段,编办尚未收到有关举报。“2010年1月1日之后入编都必须经过统一考试,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其中存在问题,我们将重新审核。”莫主任表示,他们主要审核程序上有无瑕疵,具体工作由人事和教育部门负责。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对于部分教师反映原振兴中学转制时教师入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地检察机关曾介入调查,但目前主要由纪检部门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