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新闻网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就正是麦粕蜞制作木艺家具的灵感源泉。
刚过不惑之年的麦粕蜞,从小在安铺古镇厚重的文化熏陶中成长,属鸡的他天生对艺术多一份敏锐,老爱跑去看镇里能工巧匠如何制作木工家具和根雕,当他看着一块块木头经过工匠之手,蜕变成一件件奇思妙想美仑美奂的艺术品时,一个念头正在他的脑中滋生。
成年以后,他开始了自己的经营,做起了工艺品生意。那时,他经常去广州工艺品批发市场进货,每回看到一些造形新颖奇特的工艺品,都爱不释手。心动之余,他突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想把自己对木雕工艺的痴迷转为创作的激情,创作出可以直抒心臆的作品。
实施这个想法并不困难。作为广东四大古镇之一,安铺自古有制作木头家具的传统,工艺都有师可学,而且,船木、荔枝木等材料并不难找。
最初两三年的纯属“磨刀”阶段,选择材料、使用刀具、请教名师,技术回炉……麦粕蜞用一种学徒的专注,不断吸取传统工艺的养份,努力朝着童年的梦想进发。艺人一定要灵活运用工艺,为了练好刀功,麦粕蜞下了许多功夫,一度见了木头就想雕琢。虽然最初的作品或多或少有瑕疵,有待改进之处,但是,却受到了友们们的青睐。看着友人们欢欢喜喜地带走他的“作品”,他的信心与日俱增。
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了“慢想快手”的心得,一个题材,他通常深思熟虑,直至脑海里呈现出作品雏形,才开始动手。如此,可以下刀果断,避免犹豫不决带来不可弥补的遗憾。
他学会了相木。由于材质有硬木、软木、大木、小木之分,不同材质还有色彩、年轮纹理等差异,如何扬长避短,创作出合适的主题,是一件很考量人的事。麦粕蜞的经验是:因材施工,高雅名贵的木料尽量保留原有形状和重量;根据题材来选材料,精选大、小、硬、软、红、黄等不同材质,让作品出现最佳效果。
在麦粕蜞作品的展示大厅,有一件他的得意之作《孔雀开屏》,这件根雕工艺取材于一个整体的荔枝树头,造形完整,天然生成。当麦粕蜞发现这个材料时,真是如获至宝,主题虽已经明确,动手时仍倍加小心,去皮,下刀,打磨,抛光……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他深知,一件好的根雕作品是“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慎付东流”,如果作品被刀锋错划了一两道口子,唯有扼腕长叹!
评价一件木雕作品优劣的标准,除了技巧、形式等元素外,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内涵。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为,麦粕蜞经常到外地去参观,学习,借鉴,力求提高创作理念、艺术视野、文化修养等方面的造诣。
随着作品越来越多,麦粕蜞开起了自己的工艺加工厂,可以在酸枝、紫檀、花梨木等名贵材料上进行创作,开发出桌、床、茶台以及各种根艺。在别人眼里,他已经是一位商人,但在他看来,自己始终是一个工匠。
他一直坚持一个想法:这个世界从来不乏能工巧匠,但是制乏创意大师。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手中的刀具,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不断向大师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