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走在那辗着深深牛车辙的石板路上,路过一处古迹斑驳的庭院,听姐姐说,那是古代一位名人留下来的书院,年少不懂事的我,只是好奇地朝有点阴沉灰暗杂草丛生的庭院望望,就径直走向前方。
也许是缘分,十几年后,我又来到这里,并且负责书院开放、展览和讲解工作。这时我才深入了解到,当年这座毫不起眼的书院是我国明代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著写了惊世骇俗的不朽之作《牡丹亭》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到徐闻时,看到“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仪”,故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的,命名“贵生书院”。
明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贬到徐闻正是明朝末期,朝政腐败、皇帝昏庸、官吏横行、民不聊生以致不少人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同时,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也导致文化教育落后,除儒学外,只有四所规模颇小的社学,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少所以不懂礼仪和道义。汤显祖既为此地士气民风淳雅可爱而高兴,也为人们“轻生、不知礼仪”而同情和痛心,为了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育落后的现状,故提倡创建“贵生书院”。“贵生”即尊重生命,多学知识。
汤显祖,1550年出生在江西省抚州临川县东汝水河畔文昌里的一个书香人家,祖上世代都有文名,于1616年去世,其短短的一生曲折离奇,仕途上尝尽了苦果,文学艺术方面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570年汤显祖在乡榜第八名中举,汤显祖天生傲骨不喜欢巴结权贵,虽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屡试不第,直至1583年张居正病故汤显祖才考中进士,1984年被授以南京太常寺博士,后迁礼部祭司主事官至六品。1591年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邪恶,评击弊政,触犯了皇帝,贬谪为徐闻县添注典史。汤显祖在徐闻的时间虽然不到半年,但他勤政爱民,体察民情,踏访名俗,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愚昧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文笔对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深受百姓的爱戴,特别是他创建书院提倡传经讲学,如海上航船的明灯,给徐闻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片光明和生机。
书院的落成是在汤显祖离开徐闻以后,1592年春,汤显祖动身北归之前,特意为徐闻人们题诗《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可见他对贵生书院的全情投入和恋恋不舍之情。
然而,今书院非昔书院。《徐闻县志》记汤显祖于明万历十九年所建书院在徐闻公馆东,后地震崩废。直至清代道光元年知县赵榛、道光三年知县王道光和全县绅士卜地相踵建造,其间已相距了230年,院址也已变迁,所以现在重修的书院是清代道光年间重建的,而不是汤显祖始建之书院。明万历十九年,贵生书院的规模,根据刘应秋《贵生书院记》只是“构堂一区”,说明当时书院仅为一课堂。而卜地重建的书院规模明显扩大,占地面积3030平方米,建筑面积528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倡立宋朝五夫子和汤显祖的牌位祭祀,因年久失修,残败不堪。1985年广东省文管会和徐闻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重修前厅,重建亭、后堂和加宽加长东西学斋,1989年剪彩开放。同年贵生书院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徐闻八大景点之一,成为旅游胜地。
如今走进书院,令人心旷神怡的阵风扑鼻而来,苍劲翠绿的古榕、生机盎然的枇杷树、香气逼人的鸡蛋花、轻盈欢唱的小鸟、古色古香的学室、依稀可辨的石碑、栩栩如生的石狗、浪漫遐想的梦泉……最惹人眼球的是那一颗繁茂的凤凰花。凤凰花花语是离别和思念,也许它是徐闻人特意种的,借其寄托人们对汤显祖的无限深情和无比思念。凤凰花的确切年代《徐闻县志》没有记载,不知是否种于明代,1962年4月19日,田汉携夫人过海南路过徐闻,参观了贵生书院,6月2日返程时又在徐闻留宿了一天,并给书院题诗:“去时凤凰花未开,归时红雨蕊庭阶”,写的就是书院内的凤凰花。据说汤显祖还对此花情有独种,“凤凰五色小,高韵远徐闻,正使苏君在,谁为黎子云”,这凤凰花便是汤显祖心之所仪奇花。
凤凰花,又名红花楹、火树,苏木科落叶大乔木,热带观赏花树,原产马达加斯加。五月开花至夏末,花五瓣,花大美丽,呈鲜红色带黄晕,花开时满树结花,火红一片灿若红霞,花开后结出一条条长形豆荚果,花落时其色不褪,地上就像铺了一条红光四射的地毯,冬天落叶时,多不胜数的鲜绿色羽状复小叶如雪花缤纷飘落,其景观甚为壮美。
关于凤凰花名字的由来,当然是与传说中的凤凰有关。你看那一团团的花儿在空中摇曳,像足了凤凰的花冠在空中姗姗而动,与之相称的绿叶,仿佛凤凰之羽,远远望去,好似一只凤凰在空中翱翔,故而遂取名之。这传说,出自老子的《道经》:西方卫罗国的皇宫里养有一只灵凤,经过千年的修炼,终于化身人形。卫罗国的国王有一个公主,名字叫配瑛,她十分喜欢这只凤凰,连睡觉都是同榻同被。结果几年之后,配瑛公主忽然怀孕了,国王觉得这其中有些古怪,他认为这件事情一定和灵凤有关系,愤怒之下杀死灵凤。不久,配瑛公主生下了一名女婴,神奇的是女婴一出生就能说话,国王很宠爱她。从那以后,配瑛公主一直郁郁寡欢,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有一天突然降下皑皑大雪,皇宫里里外外都是一片雪白。配瑛公主因为非常思念灵凤,她便来到埋葬灵风的长林丘,唱起歌来。那歌声中裹着对灵凤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悲伤,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就让灵凤复活过来,带着配瑛公主一起飞入云端,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后来,埋葬灵风的长林丘上长满了开红花的树,人们看到那些树与灵凤很相似,于是就取名叫凤凰花。
这神话般的浪漫故事恰恰和我们汤显祖千古流传之作《牡丹亭还魂记》很相似。故事内容大概是,南安太守与夫人膝下只养有一女,名唤杜丽娘,年方十六,如花似玉。因读了《诗经·关睢》后,引起伤春之感,和丫鬟春香来到花园,看到春意盎然的景色,禁不住叹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回房后,昏昏入睡,梦中与一手持柳枝的书生幽会,两人情意绵绵,梦醒后相思成疾,自画芳容不久就辞世了。家人把她葬在梅树根下,画像藏于湖山石后,建梅花庵观令道姑守墓。三年后,岭南才子柳梦梅赴京应试,路过南安,寄寓梅花庵,一日拾得丽娘画像,似曾相识,夜来在青灯下频频呼唤丽娘。丽娘阴魂不散听到有人呼唤,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梦中情人,两人想见,互诉衷情。第二天梦梅叫人掘开坟墓抱起丽娘,给她灌下还魂汤,丽娘醒来,两人双双赴京赶考,梦梅高中状元,后来两人还得到皇上的赐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两个神话般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受到束缚无力反抗,为爱情而死,又在爱情的感召下复生,表达了真挚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虽然历尽艰辛但有情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这尊文化之神为徐闻这片渐为天下闻的红土地增添了不少光辉和精神财富,将世世代代激励后人,传承先生的文化传统,爱惜生命,创造艺术,展望未来。此时此刻,汤翁手捧书卷端坐椅上,那深邃的眼神、忧国忧民的思想、荣辱不惊的神情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紧紧拨动着我的崇敬之心让我不得不感慨:“凤凰花开满庭芳,汤翁祥坐殷教化,书院育人英才出,谁人不感贵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