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网友将一枚银圆图片发到湛江某网站后台,并留言“一枚钱币见证广州湾历史,偶见一枚疑为广州湾时期使用的铜币。”根据网友提供的一张图片和两句话,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证明这是一枚法属印度支那银圆。银圆上印有“INDO.CHINE FRENCAISE”字样,是法属印度支那的意思,中间有“百分之一”中文字样,但是何解?是百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百?
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俗称坐洋,为清末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圆之一。各种坐洋断断续续发行至1937年,因为战争的阴影而宣告结束。而中国在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后,船洋法币逐渐一统市场,外国银圆在中国不受重视,恰好的是这个时候坐洋也销声匿迹了。二次大战结束后,法国短暂统治印度支那,再没有再发行过银质货币。综观坐洋历年的发行量,以1903年至1923年间最为疯狂,年铸几百万至上千万枚。
法属安南(越南)贸易银元,流通与我国早期银钱业及商号,为保信誉和假币退换的服务承诺,经常可以在银元上看到加盖中文或英文字母。“坐洋”除云南、广西较多流通外,还可见广东、福建等地也使用。早期在我国与东南亚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外国列强对中国贸易侵害的一个佐证。
1885年至1895年之间所铸的法属安南贸易银元重量均为27.215克,此币称之为“加厚币”,铸数也比较少,特别是1890年的拍卖价高达10000元人民币,其余几个年号的市场价一般都在250元至500元之间。1896年以后所铸的法属安南贸易银元均为27克,1896至1910年铸造数量比较多,市场价格一般在140元至160元之间,图中这枚铸于1897年的银元便是这期间,市场价格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