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仔歌的特点
据叶文健介绍,霞山艇仔民歌的艺术规律和风格特色正在成型,总体上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架构。过去,艇仔歌谣的主要演唱者是打渔人,方式是摇着艇,伴着划桨摇橹的水响声的节拍和节奏而唱。比如上面那首《海湾趣歌》,实际上就是海上男女对唱,一对渔夫,男的讲白话,女的讲雷州话,两人对唱,大家觉得很有趣,跟着学,逐渐在湛江沿海的疍民中流传开来。
传统艇仔民歌曲式结构简单,乐句较少,音域跨度较窄,最低音到最高音一般不超过7个音,以音调式为主,羽调式和宫调式为辅,旋律平缓,节奏均匀,具有较优美的民歌韵味。现代艇仔民歌,乐句比原来的多,音域跨度明显扩大,比传统的艇仔民歌丰富得多,如《蓝绿红》跨度达12个音,以宫调式为主,旋律色彩较明亮,欢快,喜悦,有朝气,如《唱给好人的歌》,而像《特呈甜水歌》则属于羽调式,旋律色彩较为抒情、柔和。
与雷州歌相比,霞山艇仔歌结构格式多样化,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不限于只用雷州方言歌唱,还可以用吴川话、粤语、普通话甚至英语演唱。
组建艇仔歌创作演出团队
开始时,叶文健只是请几个讲雷州话的朋友来演唱他改编的艇仔歌,大家觉得这种民歌“挺有意思”,越唱越上瘾,越唱越起劲,还多次参加各种节日欢庆表演,很受群众欢迎。但用雷州话演唱,只是讲雷州话的观众才听懂。其实,经过改编的霞山艇仔歌已注入新的内涵,也可用粤语、普通话甚至英语等多种语言演唱。于是,很快便有其他的音乐爱好者也加进来,连湛江师范学院音乐系的老师加入了这个演出团队。据叶文健介绍,霞山区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有几十人参与创作、表演的灵活机动的业余艇仔歌团队,他们经常应邀到外地表演。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实践中培育了开拓进取和创新奉献的艇仔民歌团队精神,初步走出了一条传统精华与现代歌谣相结合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