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拿着收音机到公园听广播。
上世纪50年代未到80年代,收音机曾是百姓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三转一响”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之一。岁月流转,如今收音机已渐渐成为落伍的产品。现年58岁的霞山市民杨汉光却对收音机钟爱有加,40年如一日,收集珍藏收音机达430多台,人称“收音机大王”。


日前,记者慕名前往杨先生的家釆访,五花八冂的收音机藏品映入眼帘。卧室、大厅、走道、 床沿、木架、沙发旁、衣柜顶,到处都摆放着整齐的收音机,甚至连卫生间也有摆设,令人目不睱接。收音机各具特色,大的像箱子,小的只有二个指头宽;机种有电子管、半导体,也有手搖发电的,大多数机是上世纪早期的老机。
杨先生收藏收音机的兴趣,还得追溯到学生时代,他家在高州农村,那时还没有电,看到别人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羨慕极了,家穷买不起,自己把历年所有的压岁零花钱存起来,在1971年读高中二年级时,买下了一台最便宜的小收音机,兴奋地整晚睡不着觉,从此对收音机情有独钟,结下不懈之缘。他说现在一天也离不开收音机,除定时收听电台节目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收集。别人当废品卖掉的,只要看上,他总会出高价钱买回来。他出差旅游,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电器店、寄售店、古董店。他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就带回好几台稀罕的收音机。杨先生不只为收藏,还会修理,让所有的收音机“能响会亮”,全部恢复功能。他的家也成了收音机博物馆, 经常引来高朋满座参观鉴赏。
杨先生痴迷收音机,爱人是拥趸,儿子也支持,连不到两岁的孙子也把收音机当成最喜欢的玩具。杨先生的家可称得上是“收音机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