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丝:CTW-Tids和ARM 图/记者张锋锋
日前,粉丝CTW-Tids(后简称Tids)在微博上上载了一段他们涂鸦过程的视频引起了湛江晚报微博的注意,记者终于找到了视频主角“ARM”团队和Tids,并进行了现场采访。
被人遗忘角落是梦想的温床
记者来到约定的“老地方”——赤坎创业路一条横巷时,Tids和“ARM”团队正刷墙预备涂鸦。Tids说由于条件限制,从2006年开始他们就已经在反复使用这堵墙来涂鸦。
他们说,像Tids和“ARM”这样,为爱好走在一起坚持下来的涂鸦团队很少。Tids说,湛江成型的涂鸦团队共有3个,团员大多都是本地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8岁,“清一色”是男丁。他们中许多人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或高中美术特长生,专门是利用课余或者放假时间搞创作,比如“ARM”团队就是一个代表。Tids笑笑说:“他们很多人都是专业出身,只有我是社会青年。他们的功底和艺术细胞都十分好,草稿都打得比别人漂亮!”
如果说画家用笔绘出画作,他们则是用油漆喷出艺术。每次创作前,他们都会起个草稿,再根据墙面设计好每幅图的位置,让颜色自然过渡,色彩流畅,认真程度不亚于一幅艺术画作。
渴望湛江有类似北京798艺术区的氛围
每个人对涂鸦的认同和审美都不一样,觉得污染环境的人就破口大骂,觉得美化残垣的人就交口称赞,他们也深知对市民和环境造成一些影响。正当记者采访中,一位骑着老旧自行车的大婶经过,她用眼角瞄了瞄墙上的涂鸦,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说着:“涂、涂、涂,都不知道这些‘鬼’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对这种现象,Tids就笑称:“用骂的方式算是温和的了,有时候,在我们喷绘喷到兴起的时候,总会冷不丁被人从楼上丢冷水弹,有时候闪避不及就会给砸中。其实我们涂鸦和绘画、音乐一样,都是一种实现梦想的行为,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点理解。”
“其实我们也知道涂鸦不受欢迎,我们当初选在这个‘角落’里画画,就是为了不给大市容造成影响和负担。”据说,他们为了避免给居民造成困扰,创作一般时间都不固定,有时白天、有时深夜,视环境而定。Tids认为,涂鸦并不是环境杀手,它可以为灰暗的弄堂带来鲜艳的色彩,可以为废旧的墙垣添加新的活力,可以为市井文化平添乐趣……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几年前就已经出现由政府规划的涂鸦墙。街头涂鸦文化既然客观存在,与其“堵”,不如“疏”。ARM成员表示,渴望湛江也有涂鸦墙或者798艺术区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对于未来,Tids很坚定地告诉记者:“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涂鸦也逐渐艺术化和商业化,不少国家提供场地,让涂鸦更合法化、更艺术化。”如今这群涂鸦少年们,把自己的专长运用在商业活动上,除了喷涂工作,也会利用电脑设计商标、海报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