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关女诗人在雷州乌石海滩采风留影。

女诗人在雷州半岛的古树下留影。
秋高气爽,和风暖吹。湛江红土诗社的诗友们迎来了时隔23年的韶关五月诗社的五位女诗人:刘晓燕、黄海凤、张凌、林桂珍、黄丹宁。三天里,两市的十多名诗人驱车数百公里,纵览雷州半岛,观海长廊之绿、港城清新的空气、满目蓝天白云、南渡河岸万顷洋田、乌石仙图岛黑石滩、天成台洁净银白的月牙湾、马六良新村的小桥流水……都给韶关的女诗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3年后的相逢
这是一次时隔23年的喜相逢,是诗与诗的对话。
早在1988年,粤北韶关的五月诗社和粤西湛江的红土诗社在诗坛崛起,诗创作的阵容和实绩引起广东省作协的格外关注,并为两诗社“山海联姻”铺路搭桥,同掀诗的热潮。当年11月,韶关五月诗社的诗友在省著名诗人韦丘、欧阳翎、洪三泰等的带领下来到湛江,与红土诗社联谊,进行诗歌采风创作活动。1989年6月,经省作协牵线,红土诗社起程回访,和韶关五月诗社的诗人们并肩同行于丹霞山、南华寺、梅岭古驿道,结下深厚的情谊。“山呼海啸”的效应,在广东文坛上留下“北有韶关五月诗社,南有湛江红土诗社”的美誉。
二十多年过去,韶关的女诗人们无时不梦想着再到湛江这块热土来。上月的一天晚上,她们相约乘火车到达湛江,下榻海滨宾馆。翌日一早,迎着南半岛海风的吹拂,她们到了渔港公园和观海长廊走了一趟,感受大海蔚蓝的气息和港湾温馨的情调。
握手言欢,见面相拥,昔日的青春年少已变成成熟的中年,但依稀仍可寻见女诗人的美丽。黄丹宁、刘晓燕已调广州省城工作多年,诗情阅历愈见丰富。林桂珍远赴深圳特区生活,从“林妹妹”成长为“林姐姐”。以“凤辣子”著称的黄海凤西迁清远,在文坛诗界“呼风唤雨”,诗集作品层出不穷。只有胖胖可爱的张凌留守韶关,从银行岗位退了下来,却不曾放下手中的诗笔。这一回,她们相邀南下,要亲眼看看雷州半岛的新变化,感受红土地展现的新气象。
渔港海滩涌动诗情
乌石,是镶嵌在北部湾西岸的一颗明珠。沿着湛徐高速公路,迎着和熙的秋风,“五月”、“红土”的诗人们来到国家级中心渔港雷州市乌石镇。
乌石滩呈半月形,各种耸立的礁石岩块千姿百态,如吼狮、似翔鱼、像利斧、类莲花,更为奇妙的是一块巨大的黑礁石,如同一幅中国大陆“鸡”形地图,让众人惊叹不己、欢呼雀跃。乌石港多产乌石,农民渔人过去建屋修堤多以乌石砌墙垒坝。乌石得名或与此有关。“乌石姓乌/雷州有海的地方/就有他坚守的品格/不论潮起潮落/不管夏暑冬寒/把根扎入红土怀中/乌是他的表面/石才是他的真心∥有太多的圆滑/有太多的风向/只有雷州的乌石/立在我心的天成台上/沐浴年年风雨/嵌下他不可移动的姓名/刻入我的骨骼/钙化一生……”这是诗人写下的美丽诗句。
当晚,女诗人下榻乌石天成台度假村。夜色的清辉洒落在天成台的蕉林椰影中,九里香散发着淡淡花香,不远处传来声声鸟鸣、阵阵涛声。她们或是投身月牙湾浴场的怀抱入水夜泳,或是双双躺在草坪的卧椅上畅谈诗情画意,或是漫步海滩遥望渔民火闪烁吟听渔舟唱晚。来到海边,感受大海的辽阔深远,是她们山的女儿共同的心声。
湛江新农村真美
马六良村是湛江市最美的村庄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剪影。
下车进村,韶关女诗人就被这坐落在国道旁的马六良村如诗似画的美景所吸引,便迫不及待地和村里的小洋楼、鱼塘上的石桥、环湖的花木一起拍照合影,把美的风景留在心底。步入村中的农家饭庄,早已等候的遂溪县文联主席陆岸等作家迎了上来,握手让座,猜测每位女诗人的姓名。当年帅气的陆岸,眼前多了白发和皱纹,但他口中谈吐的遂溪城乡却是年轻的,有一批更年青的文学新人走上文坛。遂溪县文联在竹楼水榭的农家饭馆里宴请各位女诗人。摆上桌上的都是绿色天然食品,来自农人村姑之手种植和放养。鲜美可口的鸡鸭、嫩绿脆爽的时菜,让女诗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赞好,还不停地说起湛江鸡在广州、在粤北畅销的盛况。把盏言欢之间,大家不时想起20多年前湛江韶关两地诗友畅游该县洋青镇的甜蜜蔗海、草潭镇角头沙木麻黄林的美好往事。诗人戚伟明留下诗作:“轻风信马由缰/跑遍每一条简洁的村道/晚霞的鬃影/给村屋和原野/驮来最幽静的一抹金黄/夕阳下/马六良村多像一匹安静的马/山坡上两座猪圈/是乡村的另一颗心脏吗/循环经济的脉搏声哟/每天/响遍乡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往日的落后/猪粪一样发酵了……/夕阳下/马六良村多像一匹充满活力的马”。
诗人眷恋文化古镇
安铺,是廉江的大镇、古镇,坐落在九洲江畔,北部湾北岸,以安铺八音等传统文化和古镇多文物古迹而著名,近年来安铺诗社的发展也引人注目。女诗人到安铺,也可说是一次诗歌之行。
安铺镇委书记毛球是湛江红土诗社成员,当年随采风团去过韶关,和五月诗社的诗友结下深厚的情谊。当天下午,夕阳朗照下,毛球带着镇委领导、诗友们接待了从省城、粤北赶来的女诗人们。毛球当起导游,带着她们踏着橙红的夕光游览了安铺文化广场、音乐喷泉。这座广场是湛江地区最大的镇级广场,是居民集会休闲、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场所。当地诗人戚一瑞有感于《小镇文化广场那块石头》,“一块石头就这样/被人们望成奇观/撩拔着人们的遐想/猎奇寻趣慕名而来者/每天总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于是这广场,这小镇的人气名气/也就红红火火地飚升起来!”
女诗人们又步入古色古香的安铺旧街,用目光注视、用双手抚摸街道两旁长达一公里的清末民初的古建筑骑楼群。骑楼由镇政府近年进行保护和修复,成了镇一大文化景点。旧街出口,可看到不远处大堤上耸立的文笔塔。这塔是缘于文曲星下凡、历代秀才顶礼膜拜而修筑的。大凡有文朋诗友到古镇,都少不了要登上文笔塔,登高远眺九洲江两岸的万亩稻田,放飞遐想。
三天的诗友相聚,转眼就过去了。到了握手告别时,五月诗社和红土诗社的诗友们共同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乘上北去的火车,她们不停地挥手,不停地回眸,看那长长的铁轨将诗意的留恋拉长。她们依依不舍的是“山呼海应”的诗友之情,是对美丽的湛江、雷州半岛红蓝绿色的深深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