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中小学布局调整遇阻力 “麻雀学校”路在何方?

2011-12-01 08:5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卢志民 伍江 詹岗琳 李伟

 

 
因交通不便,李春文老师每次只好载多名孩子上学。记者 卢志民 摄

一个老师教3个年级

撤点并校是大势所趋

石角镇原有34家分教点,通过今年的调整,已顺利撤并了3个。在这些分教点,教学环境、教育资源都不如人意,撤点并校是大势所趋。

“不少分校面积过于狭小,几乎没有学生的活动场所。课室内的桌椅破烂不堪,一些学校甚至连打铃钟都没有,学生的上下课时间都由老师自己支配。分校区一般只配备一两个教师,负责所有年级不到20名学生的全部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的分教点,一个老师要同时给三个年级的学生授课。”石角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黄慈元介绍说。

为了合理调配教育资源,近年来,石角镇政府着手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当地推动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原因。

分管该项工作的镇委副书记刘付剑辉表示:“上级虽然有安排教师来,但教学点太多,人手根本无从分配,师资吃紧,尤其是英语老师。目前,全石角镇的21个完整小学的英语老师尚未配齐,更别说分教点了。”

“英语是升中考试的必考科目,城市的小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了,而在农村,英语师资吃紧,孩子们能在三年级学上英语已经很不错了。正因如此,我们想通过布局调整,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师资和学习环境,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刘付剑辉说。

据了解,廉江平均每年相当数量教师放弃职业,这在有重教之风的石角镇也无法避免。该镇一名分管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说:“虽然镇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小学升初中考上湛江一中的镇里都会按每人1万的标准奖励教师,但师资力量依然在不断流失。”

布局调整效果明显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

在当地中小学布局调整前,李春文是蕉坡小学高埌分教点唯一的教师。伴随教育布局调整,高埌分教点撤销了,他也因此和分教点的学生并入总校。现在,顺道接送高埌分教点的学生到总校上下课,已成了他日常的“义务工作”。

11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石角镇蕉坡小学总校,正好碰上教师李春文,他正骑着摩托车搭着3个小学生来上课。

尽管要在往返的路途上花费更多时间,但在李春文眼里,教育布局调整无疑是一种进步。“以前在分校点,要负责两个年级9名学生的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只有我一个老师,每次上课的只能照顾一个年级的学生,而另一年级的学生兼顾不来,只能安排他们自习。由于学生数量有限,授课时总觉得怪怪的。”李春文说,“并入总校后,我们教师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总校的整体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都有保障,学生的礼仪也在进步,总校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农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11岁的李玉鸿此前是在高埌分校点就读学生。相比起在分校,他更喜欢在总校的生活方式。他说:“在这里能学到的知识更多,教室也比以前的漂亮。下课了,还有许多小伙伴和我一起玩耍。”

蕉坡小学原有总校、蕉坡分校、仁里分校、高埌分校四处教学点,有180余人,其中总校人数为158人。校长邓伟表示,经过布局调整,目前该校已经撤并了高埌分教点,同时,各分教点三至六年级也并入了总校。

“总校的师资与校园环境比分校更优越,在这里,学生能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享受到更完善的基础设备,能与更多同龄人相处,对他们的学习及锻炼其他能力都有好处。”邓伟表示。

遭遇重重阻力

学生安全成最大“拦路虎”

一方面,急需通过布局调整缓解师资压力,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但另一方面,石角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却频频遇阻。

作为一个水库移民镇,该镇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目前,撤并的分教点与总校的距离一般都在3公里左右。撤并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往返校园路上花费多几个小时。当中的安全问题,正是中小学布局调整最大的“拦路虎”。

“家长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他们说,宁可家里的小孩少读点书,也不愿小孩涉远路上学。”刘付剑辉告诉记者。

正因如此,现在已经完成撤并工作的学校中,安全工作成为了校方的头等大事。

邓伟告诉记者:“放学后,临近村庄的孩子一般都有家长来接送。而一些较远的孩子,我们都要求他们三五结伴,共同回家。同时,我们也安排了一些顺路回家的教师,陪同孩子们回家。”

在当地的三合小学,放学时校方也会安排教师陪同学生,直到通过二级公路,教师才能离开。

此外,教育布局调整也受到了部分村干部的反对。刘付剑辉说:“在一些自然村,在村中上小学的孩子最终能考上大学是一种荣誉。而现在调整部署,撤并村中学校,就等于要村民放弃这种荣誉,这也是他们反对的理由之一。”

“开展工作以来,经常会有家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我们停止撤并学校。在一些自然村,村干部对我们的工作也不支持。”说起工作受阻,刘付剑辉一脸无奈。他坦言,当前石角镇的教育布局调整工作不顺利,但政府仍在努力推行。他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一种趋势。现在,我们只能做好村干部以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继续优化撤并方案,为今后布局调整工作做准备。”

除了安全和观念问题外,对当地政府而言,资金不足,留不住师资,配套设施无法跟进,也是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阻力。

黄慈元告诉记者:“目前,教师的薪酬与教龄挂钩。一般来说,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这确实很难让他们选择安心留下。不少教师因为环境、待遇问题最终选择转业。”

“一些家长也曾要求过购置校车、安排饭堂和宿舍,但捉襟见肘的经费让这些诉求成为一种奢求。”刘付剑辉表示,“上级下拨的义务教育经费可以基本维持校园的日常开支,但对家长们提出的校车、食宿等需要,是远远不能满足的。”

“麻雀学校”不能“一刀切”

布局调整还将继续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中,有近半学校是百人以下的“麻雀学校”。那么,“麻雀学校”该何去何从?它们的路又在何方?

“财政投入少,学校自身建设能力有限,群众观念等因素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慢的重要原因。”市教育局局长陈炎生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遇阻是各地都客观存在的现象,但调整的道路必须进行。”

但陈炎生也指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简单地对所有麻雀学校“一刀切”。他说:“对一些教育环境、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的学校,我们会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衡量,看能否在这个基础上打造出合格的校区。”

现在,我市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进程仍在继续。

前年9月,我市全部落实了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实行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最近颁布的《加快教育强镇强县建设意见》指出,未来5年,我市将继续落实集聚办学等相关工作,逐步做到小学向乡镇聚集,初中向中心镇聚集,高中向县城聚集,力争在每个镇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建成2到4所校舍充足、设备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质量较高的小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激烈比拼 激情助威
  • “湛江湾1号”公众开放日再加场!
  • 中法画家携手描绘“鲜美湛江”
  • 萌娃看全运,散打擂台边的别样亲子课
  • 湛江开展 “绿色办赛十五运 垃圾分类我先行”宣传活动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