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小学校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校医肩负着传染病监控、学生小伤小病的处理、食品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任务,对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中小学校医现状如何?校医该如何走好今后的路?近日,记者就此走访湛江市教育部门和部分幼儿园、中小学校。
现状▶▶▶
A校医力量不足 农村学校几乎没有
据卫生部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学校,其中很多都是传染病流行和食品卫生问题。而校医应该是保护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按规定,学校每600名学生至少要设立一名专职医生,依次累加;600人以下学校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
我市校医、卫生室的配备情况如何呢?
“我市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医缺口很大,一种情况是学校根本没有校医,一种情况是学校有校医,但是业务不精、专业不强,不懂如何医,一旦遇到事故,通常手足无措,有等于没有。校医务室也很不完善,急救工具不齐全。”11月30日,市教育局局长陈炎生在市辖区教育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现阶段存在的严重的正规校医缺乏的问题。
近日,记者在我市几所幼儿园、中小学走访发现,校医数量严重不足,缺口巨大。校医功能萎缩,学校校医配备达不到标准。据十七小陈校长透露,我市很多个小学都没有校医,只有一些中学有校医。
谈到目前我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的情况,市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陈赵说,我市校医缺口确实很大。其中公办幼儿园情况较好,规模大一些的设有医务室,小一点的设有保育室,都有专职的保育员。而私立的幼儿园情况复杂一点,规模大的民办幼儿园一般有专职的保育员,还有一些幼儿园则是兼职的保育员,更多小规模的幼儿园则可能没有保育员。中学由于不少学校有学生住宿,有住宿生的学校都配有校医,但是按照每600名学生至少要设立一名专职医生的要全计算的话,几乎没有达到标准,一校一医都难保证。城中村学校基本没有校医,至于农村学校,更是“0”校医。
B功能逐步萎缩 只会处理感冒或皮外伤
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除了缺口大,校医的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也令人担忧,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说:就是只能“打酱油”。
记者走访学校发现,有的学生不知道学校的校医是谁,有的学校校医并非专职的,校医只是发感冒药,抹红药水,有学生说学校的校医由一位体育老师暂时兼职,医务室里经常没有人……
校医只会处理常见的感冒和轻微外伤,遇到比较棘手的毛病便一筹莫展,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校医甚至不会进行基本的前期处理……这样的状况,如今仍在本市个别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民办学校里存在。
有关部门近些年曾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校医人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只有不到4万名专职校医。
港城某校张老师过去是学校的一名文化课教员,由于学历不达标,经过简单培训后转行干起了校医。据陈赵所长介绍,在我市中小学,像张老师一样非学医或由其他学科转行当校医的还有很多。
陈赵表示,我市学校校医们大都只会处理常见的感冒和轻微外伤,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只能了解一下后送到医院去诊断。
原因▶▶▶
编制、经费不足 校医缺乏正规培训
目前,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校医配备不足,普遍是兼职;人员调动频繁,校医资质大多不合格,校医补充无来源;医务室房间狭小、设备落后、资金不足。在日常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处理意外事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医力不从心。
“其原因在于缺乏编制、经费不足,校医缺乏正规培训,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把校医队伍建设摆到中小学工作的重要位置。”陈所长表示。
作为湛江市比较有名的小学之一,市八小在校医的配置上也算是领先的。据谢校长介绍,市八小有一名专职的校医,但有一些中小学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个学校有一个就满足了,事实上许多学校由于缺乏编制导致校医空缺,以及校医的绩效工资比普通老师的低的缘故,要么一个校医也没有,要么校医兼职老师,给学生上上健康课,有了教师职称,领和老师一样高的绩效工资。
谢校长无奈地说“学校没有招聘校医的权限,只能向区一级教育局打报告,解决这一人事问题,我们学校打了好几次报告了,希望增加一名正式校医的意愿还没有达到。”
求解▶▶▶
“两条腿”走路 扩大专职校医队伍
任何一个学校都是需要校医的。学生擦伤破皮,传染病预防,疫苗接种,体检,肚子痛等小问题可以在校医那里得到第一时间的诊断治疗。
张副校长认为,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场所,预防传染病和控制传染病扩散是学校卫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校医的主要职责除了承担学校日常的寻医问药以及基本护理职能外,更重要的是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登记、因患传染病休退学学生的记录和档案。
近年来,许多省市和地区在积极探索“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以加强校医队伍建设,这也是今后加强校医队伍建设的方向。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努力争取编制,扩大专职校医队伍。同时,加大对现有专兼职校医的培训,公开招聘应届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改变目前校医整体水平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增强与卫生部门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吸引社区医生走进校园,指导和帮助学校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我市教育局局长陈炎生在近日召开的市辖区教育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创卫工作经费投入,改善健康教育条件,特别是卫生室建设;要支持健康教育教师和校医的培训学习,保障健康教育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应当借此契机抓紧时间配备完善校医,招聘校医要选择科班毕业的、懂得急救方法和一些常见病治疗的,校医的水平需要提升。医务室也应当尽快把基本的急救工具配备完善。”陈局长强调。









